4.8。
另外两人倒不妨陈芷欢刚一踩上广丰的地界就开始买衣裳了,陈芷欢只说自己看着好看,买两件回去。
三人坐着人力三轮去了广丰啤酒厂,向门口守门的大爷出示了介绍信后,顺利进了厂。
广丰啤酒厂比东来啤酒厂大个两三倍,年产量也是远远领先,三人走在路上连连感叹。
“黄主任,你好。我们是东来市第一啤酒厂的,听说贵厂要办啤酒发酵技术研讨会…”袁立先说着拿出了李厂长的证明信。
广丰啤酒厂的车间主任黄建平看完信,也表示欢迎,“你们一路过来也辛苦了,先去招待所住下。”说着和三人一一握手,“我找厂长特批一下,研讨会给你们加个号。”
“谢谢黄主任,你看我们打呼都没打就擅自过来了,真是过意不去,给你们添麻烦了。”
“这都是小事儿,你们能来参与交流这是好事。现在国家让加大啤酒生产力度,这技术不革新,产量也上不去。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这年头大家也不藏私,响应国家号召,力保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陈芷欢知道1985年『啤酒专项工程』的到来会使得国内的啤酒规模和格局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人在啤酒厂的招待所住下,明天就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30多家啤酒厂代表都入住了招待所,大部分是受邀来的,当然也有几家是像东来这样自己跑来的。
将行李袋归置好后,大家去招待所配套的餐厅吃午饭。正值饭点,厅了不少人,袁立先看到老熟人,是隔壁省的三元啤酒厂的徐主任,他以前来东来啤酒厂参观过,他乡遇故知,两人热情打招呼。
两个厂一共5个人,坐着吃饭聊天,两个厂产量规模都挺像的,三元的两人也是不请自来。
“听说没?有几个啤酒小厂没受到邀请也自己跑来了,真是…”隔壁桌几个人声音不大不小的说着,好像也不在意旁人会不会听见,脸上倨傲神情可见一斑。
桌上几人对视几眼,徐主任小声说,“这是朝露啤酒厂的。”朝露啤酒厂,这两年迅速发展起家的啤酒厂,产量已经位居全国前五了。
“你们说,那些小啤酒厂来干吗?产量不够,技术落后,这次研讨会他们听得懂吗?”那几人还在喋喋不休。
赵新诚把水杯重重磕在桌子上,霎时打断了几人的窃窃私语,他面色一沉,斜看一眼,又端起酒杯仰头饮了一口。
朝露啤酒厂刚刚开口嘲讽的女同志本想再骂几句,结果才看清隔壁桌那人的脸,突然矜持起来。定神一看,那人长得俊朗,浓眉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