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卑下,让霍思华过早出人头地对她是种伤害。霍思华以女子身份参考获得第一,象征意义为大,这是昭告人们,女子有才一样可以和男人比高低。霍思华考为榜首,最主要是鼓动吴国百姓不阻止自家女孩进学堂。因霍思华的榜首效应,这年秋学期小学女生报名出现了踊跃。
杨贺和符畴都进入了提拔考试名次的前五,卫仲最差,吊在二十名末梢。这次参考人数过多,吴国各地官吏空缺又过大,选录人数便从二十增加到了五十名,凡是提拔考试前五十名,都被郑钰铭委派到各地担任职务。
卫国王裔申落有幸考进前五十,被郑钰铭委派到了谡平原担任新设立的县守。他的两个同伴稍逊,名次在七八十名左右,留在了北学院进修。
郑钰铭对吴国之外的学士还是有所防备,只有值得信任的人才会派到要害部门和地方重用,比如鲁国人杨贺,被派到唐地西部边境要隘城当了县守。原来是卫国人的卫仲,唐国人的符畴,已是不折不扣的吴人,两人一样受到重用,卫仲被派到达城,符畴还是在唐地,在他的师尊家乡附近城池任职。
骠骑大将军的幸存下来的大孙子师从王颉,也参加了提拔考试,考试成绩不错,名次在前二十,郑钰铭本来想照顾分配到东海之滨,却被骠骑大将军阻止。
骠骑大将军请求郑钰铭将他孙子派到艰苦的地方历练。郑钰铭应老将军请求,将他的孙子改派到了条件很差的唐国盐场,负责改建那里的盐场。
参加提拔考试的其他五名女子,只有南学院一位世家女考进了前四十名,跟霍思华一样,同被安置在教育司任职。其他女子名落孙山,卫蔻只考到两百多名的名次,留在北学院继续进修。
有五十名人才可用,吴国地方行政官空缺得到填补。郑钰铭除了将五十考生分派到各地,还对蔚山郡首做了调整。
余奎被调进王庭升任为副总理事,协助郑钰铭处理国家政务。西侯原来精心培养的文宰公孙期从西侯封邑调到了达城,担任了吴国最繁华的蔚山郡郡首,这代表着公孙期取得了郑钰铭的信任。公孙期在西侯封地大力发展了畜牧业,牛、马、羊、猪、兔、鸡、鸭的养殖都形成了规模。只是因为这里没有大草原,驯养不出战马,养出的马只能当代步工具。
公孙期是以业绩显著受到提拔,不过公孙期心里明白,他是受到了郑钰铭的信任,才被调升到了蔚山当行政首脑。蔚山的税收可是占了吴国总税收的三分之一,是吴国最重要的一个郡。
余奎三月份带了家小到康城赴任,拓箐在去年秋天为余奎生下个大胖小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