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要造反?又要造反?这是为何,造反也能叫人上瘾吗?”
崔绎抿着薄唇摇摇头,似乎有什么不想让她知道的事。
隔日百里赞等人听说了钟绿娉自愿嫁给崔祥的事,也都是大吃一惊,程奉仪甚至为此专门进宫找持盈询问此事,但持盈也只能告诉她,确实是钟绿娉自愿的。
而御书房那边,百里赞可就没这么好打发了,他几乎可以断定,钟年父子已经动了反心,不能再留。
“这桩婚不能成啊皇上!”百里赞罗列了一大堆的理由,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竭力劝崔绎收回成命。
崔绎眉毛一抬,木着脸说:“二舅既然这么想把女儿嫁入皇室,朕就遂了他的心意,来日怀祐再犯什么错,就连着钟家的江州侯一并剥了,让他尝尝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滋味。”
百里赞满心担忧:“唉……静王爷文不成武不就,倒是不足为惧,可钟家毕竟是皇上的母舅家,又是拥护皇上登基的功臣,只怕将来再想拔出,就没那么容易了。”
崔绎傲慢地一哼,说:“谅他们也翻不了天,朕虽然不太懂治国之道,但至少朕能打,守得住大楚这块疆土,怀祐会什么?除了添乱还是添乱,大臣们不会吃饱了撑的支持他。”
百里赞看着他,幽幽地道:“静王爷纵有千万种不好,至少愿意纳妃子……”
崔绎顿时哑口无言。
其实早在他刚登基的时候,满朝文武就开始口径一致地劝他广选秀女填充后宫,表面上是为了皇家子嗣兴旺着想,实际上不过是想找着机会把自家女儿往宫里送,千千万万分之一的机会讨好了崔绎,才能为朝堂上的父兄争得更多的利益。
劝谏的人中就有钟远山一个,最有说话分量的也只有他一个,他是崔绎的舅舅,敬宗皇帝和孝怜皇后——甚至端妃叶氏都已经死了,钟远山可算得上半个家长,他说的话,崔绎不好当面驳回,一直以“朕会考虑的”为借口搪塞,钟远山劝得多了,见他不愿意,也就不再说,回江州去做他的江州侯,京城的事就交给儿子去打理。
如果不是钟年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崔绎根本不会怀疑钟远山对自己的忠心,要知道这次兵变的功臣不胜枚举,钟远山并不是功劳最大的,却是封赏最厚的,大楚开国以来,只有太祖皇帝封过三位侯,侯爵一位世袭三代,除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更代表着皇家的信任与器重,侯爵家的千金入了宫,位份也会比同期入宫的秀女要高上不少。
人人都想做国丈,个个都想父凭女贵,即使有了长孙泰这个鲜活的例子,对国丈头衔趋之若鹜的人依然如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