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绝对的生意人,无论你是谁,大财团的ceo,还是什么企业的董事长,生活中的身份,都是消费者。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当厉珈蓝是消费者的时候,她的角度自然是维护自己这个消费者的利益,但她是商家的时候,那么只能在商言商,为她要帮的企业或者公司说话。
经济学家通常会用泡沫经济来形容楼市,年头走势好的时候,每平方的基价可能动辄几千的上涨,而走势下跌的时候,更可能让一个平凡家庭损失几十万的收入。尤其是属于预购楼盘的期房,比现房存在的风险更多。如果楼市前景看好,水涨船高,那么当初以低价格买入的消费者,自然是稳赚一笔,若相反楼市下跌,期房比现房的成交价格还要高,白白损失了银子,任谁的心里也不会平衡。
事实上,期房确实就是造成退房现象的罪魁祸首。
期房,即炒楼花,最早是香港人发明的,中国房地产经济上,很多经营手段其实都是借鉴香港那边的房地产模式,用以提前形成供应量。期房会人为形成买入时点与交房时点的价格差,在房价上升周期对购房者有利,在房价下跌周期对开发商有利。
因为期房跌价而退房没有法律依据,因为合同发生法律效率的时点是签订预售合同时开始,不是以交房时点开始。也就是说,甜头永远在地产开发商那边,属于弱势群体的消消费者,根本没有维稳保障自己权利的能力。
站到消费者的角度,厉珈蓝是会同情消费者的,但是站在谢氏那边,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容退房潮发生的。一旦开了头,那么有一就有十,有十就有百,接下来谢氏的损失就是铺天盖地的了。打击可能损毁整个谢氏集团。如果谢氏出现生存危机,那么旗下的员工利益就要受到伤害,扩展下去,影响的就是谢氏员工中无数个家庭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真不好意思,让你帮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小会议室里,谢煊夜眼神中满含歉意的对厉珈蓝说着。其实,在他的心底,算是故意拖厉珈蓝进来趟这趟浑水。在他们这边,面对汹涌而来的退房潮,应对手段就只有一个死守,死守着不为消费者退房。
期房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就像是博弈,你赢了,未必会感谢房地产公司,补齐上涨的房价,同样,房价下跌了,房地产公司凭什么退差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