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
哦,哦。几个人也只能点头,说上几个寒暄的话。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村长道:我们先吃个饭,等吃过了饭再开始正式拍摄吧。
好的,谢谢村长。
午饭也是在这里吃的,排了两张桌子,沈之衍跟展航还有节目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另一桌,同桌的年轻村干部终于忍不住问:
沈先生,你也喜欢种田么?
是啊,我不仅喜欢种田,而且我对种田还有一定的研究。他看向展航:
你可以问小展,我就是在种植上有了突破,林教授才会允许我跟队的,否则他都不会带上我。
展航被迫成为众人焦点,只能点点头,说:是,沈先生前段时间种植出来的红薯有重大突破,所以这次他想一起过来,林教授和我们都很欢迎。
这么厉害么?年轻的村干部虽然不懂,但却觉得很厉害。
沈之衍平时跟赞助商吃饭都是爱答不理,这会却是十足的温柔亲近,诙谐幽默,风度翩翩,很快他们这一桌就传出一阵阵笑声,看的另一桌的人都不由笑道:
他们年轻人在一起,果然是很有共同语言啊。
林教授笑:是啊。
吃完饭他们就开始了正式拍摄,沈之衍在这种主题拍摄上完全是外行,一路都当个旁观者,听着林教授专业地对镜头介绍作物的习性,作物的产能,与原有的小麦种相比,新型小麦有什么优势。同时镜头也不停地推向农田上连成一片的供水管道阀门,以及正在收割的大型农业机器。镜头前的一切已经脱离原始农业种植的范畴,正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经济化大迈步。
大规模种植沈之衍也有经验,但他毕竟还是农业界新人,跟随前辈,吸取前辈成熟的经验对他非常有帮助。就连系统也是不断地把看到的画面一一记录下来。
怎么样,有什么感想么?
感想?沈之衍蹲下来摸了把饱满的小麦穗,道:感想就是集中化,规模化种植虽然好,但对于地势,农田的要求也比较高。我见过一些地方,那边的地隔着一座座的山,很难形成规模化管理。
林教授笑道: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了。
拍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对种田的实景拍摄,另一个是采访当地农民,从他们亲身经历和亲口诉说了解到更多老百姓关心的细节。这两段拍摄一天就能够结束,节目组也是当天晚上就回去了。而林教授之所以还要一天,是因为第二天他们还要去见一个人。
......
......
我们现在的模式,是学校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