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写这个人是什么性格,不要用你大纲里的某些词语去反复的塞给读者。
而是搭建一个场景,让一些路人互相对话或者进行互动,提到这个人物。
如果一定要站在上帝视角去描写人物,那尽量从他的生平出发,把人物的简介写的更像是有源可溯的历史,而不是要强加给读者的虚构设定。
在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方面,需要着重提到的是,不光是一个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写清楚,某个小事件也必须写清楚。
我举个例子,小明饿了,所以他走到了苹果树下,捡到了一颗苹果,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明饿了,他走到苹果树的途中遇到了一头狼,他打败了这头狼,然后捡到了苹果。
这个时候,他中途遇到狼的这个事件,也必须有完整的起因经过结果。
比如,遇到狼是因为什么?是小明正好处在狼的栖息地里?或者他走过去的声音太大,惊醒了熟睡的狼?
小明打败狼的过程,可以是用网文中最常见的金手指,比如系统,比如宝具,比如功法,也可以是利用智慧,或者取巧。
这就解决了很多新手“小说是不是必须得有金手指?”这种问题,我的答案是可以没有,但必须把过程讲清楚讲明白。
那么结果就是他打败了狼,打败之后有什么收获,比如剥了狼的皮,拿去做衣服。
很多人在描写大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时候是有一定意识的,但是一旦落到小事件上就会,要么不交代狼是哪里来的,突然之间凭空出现了一只赛博幻影狼,或者是薛定鄂的狼,一会儿存在,一会又不存在。
过程更是直接跳过,觉得这是事件里的小事件,完全没必要细说,结果也不提,有的只写到小明遇到了一头狼过后就是捡到了苹果,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当你把这六要素很正常的写清楚之后,那么脑洞就可以转变为一篇小说。
我相信很多新人被拒的时候给的理由都是太过平淡,那么接下来要讲到的就是小说的故事性,所谓故事性其实就是戏剧冲突。
看很多名家的作品,你会感觉到他们写的很真实,但是如果真正的仔细分析,你又会发现,小说情节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里面出现了太多作者自己构思的戏剧冲突。
但是这种虚构的冲突并不影响它成为名作,因此很多新人在写的时候,矛盾会不会太刻意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如果不安排足够的冲突和矛盾,那小说的故事性一定会欠缺,会变得更像是说明文。
解决开头过于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