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家里启动万里急传之后,郑伯庸忽然老实起来。
他在国子监里更加斯文有礼,往日对待同学的那股子跋扈飞扬的劲头也不见了,简直可以评为三好学生。
熟识他的人都纳闷,不知这家伙吃了什么药,怎么一夜间转性了呢?
外面那些传闻国子监学生既听不到,也不关心,他们现在最关注的是这次乡试大考,每日里谈论的都是这个话题。
国子监里这次也有一百多个学生参加乡试,这些学生都是国子监里的尖子生,被他们的老师推荐参加乡试。
举人考试并没有资格门槛,只要你有秀才资格,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不过国子监里的学生都知道,凡是老师说你的文章火候到了,可以去乡试了,基本上不会名落孙山,如果老师认为你不行,进场不过是刷刷存在感罢了。
但这种考试不是参加得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最好一次成功。每一次下场,都是一种身心的折磨,出来后等候发榜时,更是天天时时活在地狱天堂之间,榜上有名就是登天堂,榜上无名就是下地狱,一旦落榜,内心的挫折如同天崩地塌一般。
其实,接受一步登天堂那种骤然而至的巨大幸福,也必须有足够坚强的心理素质,不然的话,有可能像范进一样,直接疯了。
国子监的老师都是过来人,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承受失败的能力,帮助学生打造出心理的免疫区。虽说都是他们看好的学生,却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
那些没有被推荐参加考试的学生们并无怨言,也没有自己去报考的心思,他们知道跟那些尖子生的差距。
这就是在国子监上学的巨大好处,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学习,哪怕寒窗十载,一旦下场受挫后,可能几年缓不过来,下次参加考试心理压力更大,甚至有许多赞誉满天下的才子,下考场后,竟因为最低级的犯规被驱逐出去,所谓“上堂昏”正是心理压力过大的缘故。
“伯庸,这次怎么没争取下场,你叔叔可是教谕啊?”徐子羽走到郑伯庸身边问道。
徐子羽出身寒门,因学业优良被府学推荐到国子监学习,他比较擅长交际,跟什么人都能打成一片,跟郑伯庸这种人也能相处得不错,可见手腕之高明。
这两年郑伯庸在银钱上没少帮衬徐子羽,所以徐子羽也就跟他走的特别近,虽然有了上次的事,两人的交情却是没受影响。
“我叔叔不让我下场,这也没什么,功夫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