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晚饭过后,诸位作者、评审官们就要上场了,再不容他们走神。崔燮叫人来给他们换上一式的垫肩收腰青袍和高高的方巾,脚下踏了隐形高跟鞋,从身材上先给他们做足了伪装。众人都收拾好了,练习过压着嗓子说话,而后浩浩荡荡地走向舞台。
黄家花园这些年接办了不少场大会,主院的布置倒和从前一样,丝毫未变。
那座大戏台高踞院子里侧,飞檐下与两侧廊柱上排满了剔透明亮的羊角灯,戏台正中央布置了一面与外头画影棚一样的黑色纸框,框后有一面与框子等大的纸屏。屏后挑着两盏灯,摆上一张座椅,每位作者都要上去介绍一遍自己与锦衣卫连环画结缘的故事,以及写新文稿的思路。
亏得作者们都是凭文名引致不少追随者,常与人谈诗论文的人,若是不爱说话的,坐上去就不知该说什么了。
饶是如此,几位才子还是偷偷打了小抄装在袖子里,准备上台后的不时之需。
至于评审们,却是要在六才子全数上台申明己意、念罢文章后才一同上台,逐个给他们作点评、打分数。评审们评完后,再由主持人崔老师念前辈作者们对新人的点评和期许,最后才是观众投票时间。
专业评审给的分与观众投票的成绩权重各占百分之五十,现场计分,评出《锦衣卫之塞上风云》的主笔。
==================
天色初暗,园中各院上灯之际,一道道钟鼓笛箫也从正院响起,锁了一天的大门被人从内推开,院中已不见天空,顶上支起了巨大的油纸棚顶,四面亦糊着纸、挂着布帘,将初春寒气尽隔在棚外。
棚中摆着一排排长条竹椅,椅上衬有轻软暖和的羽毛垫。满院游客在管事引导下分了六区坐进,有羽绒在臀下生暖,又有支持中意作者的意志在心中燃烧,竟都觉不出初春的寒意,只剩一片激情在场中暗暗沸腾。
院中那座戏台上渐次亮起一盏盏明灯,照出他们看了一下午的画框,引得游客们越发期待。
但那框后并无彩图,只有一名青袍纱巾的男子站在白屏前,挥笔题下了一串台阁体的端正大字,写的正是他们下午反复听过,颇觉熟悉的配画文。
“是白镜生!白镜生写的那段开头,写海天之色,两句话便令人如临其境,我记得清清楚楚的!”
台下游人高呼着白镜生之名,还有几位坐得靠近戏台的,竟站起来要往前走,看看作者的真面目。台下的管事连忙拦着他们,苦苦劝说,甚至威胁他们再这样下去就要把作者吓跑了。
正在这乱象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