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压根没认真听,一直在跑神。
岑少艾会乖乖听话、呆在家里不溜出门吗?他买的面包合她的胃口吗?张律师安排的人靠谱吗?没跟张律师特别强调,他应该知道什么是不能往外说的吧?
类似的担忧,灌满了他的整个大脑。
回神的瞬间,队长正好讲到“找线索要通过合法手段”的事。
所以通过岑少艾的高潮找出凶手,应该是不行的吧?周知彦低头莞尔。
下次拒绝的理由又多了一个呢。
很快他的表情重新转为冷漠。
这也正是当警员无趣的地方:处处受限,什么都要“合理合规”。所以效率低下,即使抓到了人,有时也会因为正当途径的线索不够关键,关键线索拿不出来,最后变成草草收场。
周知彦再次觉得,两年前没把时雨的事报给警局是正确的。
不然不仅大概率一无所获,他可能还会因为“相关者”的身份,被调离发生在公园的两起案子。
不过……
调离真的很不好吗?
周知彦第一次思考起这个问题:如果身在规则之内什么也做不了,那跳出来呢?
并不是辞职,或彻底甩手不干了。只是不在队长眼皮低下,说不定会有更加自由发挥的余地?
除了没有任何新发现的“静河公园连环杀人抛尸案”之外,本次会议的重心还有一个。
每天都有新的事件发生,情节或许没有河边的两起那么严重,却也亟待解决,因此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样,把所有警力全部投入一个案子。只能抽出一部分人专心攻破,另一部分则去处理别的。
队长的意思是,有人自愿调进“静河公园案”的特别调查小组吗?
他基本问了句废话。
这种案子一旦侦破,对警员未来的升迁和个人事业的发展,大有益处,绝对不亏——虽然侦不破就会一直被耗着。风险和收益总是相伴相生。
且不少人当警察的原因,本就源自于天生强大的“正义感”和“使命感”,此种关头,更是义不容辞。
充满激情的、自告奋勇的人不少。周知彦便没凑热闹。
反正导致他走向“警察”这条道路的,两者皆非。
更何况,随着时间的流逝,找到线索的希望只会越来越渺茫。现在什么都没查到,以这种按部就班的方法继续推行,除非犯人再作案,否则很大可能,仍然一无所获。
另外,他现在多了另外的事情需要挂念。
在无用之事上过多浪费时间,没有必要。
于是难得的,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