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后世,但是他只因为自己受了刑的原因,就在书里面讽刺朝政,批评朝廷,不是忠诚之士。
司马相如,他吃喝嫖赌,对老婆不忠,虽然能写出很华丽的文字,但是没什么用。可是啊,他临死前总算填上了封禅的坑,忠诚可嘉。
两个人比较起来,司马相如还是要强过司马迁很多啊!
评论完两司马后,皇上就让我们退下了。回到家里,我思来想后,终于认识到了我的错误。其实,我长期以来,一直是在认真阅读学习皇上您的各种指示,您爱憎分明,见解深刻,就算是孔仲尼对历史的把握与理解,也不过就是这个水准了!
自从高祖建国以来,特别是在今上您登基以来,我大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高速发展,实现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在过去,司马相如曾经总结过,杨雄也曾经回顾过,但他们的文章都有那样这样的不足,而且他们也没能看到正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向着星空发展并将永世发展下去的今天,臣受学的时间最长,蒙施的恩情最重,诚皇诚恐,不自量力,决定写一篇《典引》,虽然这篇文章不足以把皇上您登基以来的各项成就描摹万一,但也算是尽了一已之力啊!
-------我是考虑怎么才能正确回答的分割线----------
上文引自《文选》,是班固《典论》的序文,全文主旨大致如上所述,不再引出。
文中提到了班固的第一次奏对,史记《正义》、《素隐》中皆有分析,此处不附全文,只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主题。
正如上面的介绍,在《史记》中,司马迁转述了贾谊的意见,认为秦亡于秦,认为到三代都还有机会,只要子婴有平均值的能力和平均值的臣下,就不会亡。
班固的附文中批驳了这种意见,他认为说,秦之亡,始于始皇,到子婴的时候,做什么都晚了,(“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复责小子,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做为例子,他举出了若干子婴的施政,认为他的表现已经超过平均素质了,但大厦将倾,一木何支?(“吾读秦纪,至於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他的思路,显然并不能令汉明帝满意,所以才有那个莫明其妙的复诏,那个对司马阉党和司马坑党的比较,而也是到了这时,班固才一身大汗,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然后,才有了那篇《典论》,直到那时,他的思想才真正和汉明帝的思想实现了统一,达到了上级的要求。
-------我是复述整个流程的分割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