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中,他有不少的眼线。从两个节度使与明军眉来眼去的那一刻开始,眼线就已经偷偷传回信来。
高方知道,事情已经不可为。
这时就算自己率五千弓弩兵冲到北门。也已经无力回天。
两镇府兵已经倒向明军,以自己这数千弓弩兵打野战?
那只是个笑话罢了,甚至可能被两镇府兵反戈一击,到时,怎么死都不知道。
与其在这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家。
高方就在这瞬间失去了争雄的豪气。他俨然感觉到自己真的老了。
想家的男人通常有两种,一是输了钱的。另一种就是老男人。
高方自然属于后一种,他知道,也许腾冲府的家也已经不在,自己回去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可纵然如此,高方依然想回家,就算死,也得死在自己的家中,至少死在自己的家门口。
因为,那里有他的家人,他的孩子。
想到这,高方再次下令加快行军速度,也许,承上天照抚,出现奇迹,自己还能赶得及。
徐守仁想通了为什么敌人如水气般地蒸发了。
他开始清理大理城。
南门连同大半条城墙已经崩塌了,至少有上万的生命在这里殒灭。
尸体碎块混合着断砖碎石形成了一长溜的废墟。
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清理。
而十多万的大理城百姓,已经流了太多的血,他们自发地来到南门,开始清理。
他们想从废墟中寻找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熟悉的邻居。
这是何等凄惨的场景。
徐守仁如此阴冷之人,也不觉得眼眶湿润。
他在那个完好无损的幸存者口中了解了南门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之后。
徐守仁勒令这个幸存者,改变口供。
从此,这个胆小的以尸体为掩护而幸存下来的青壮,与那四个重伤的青壮,一起成为被大理百姓交口称赞的英雄。
徐守仁在现场向百姓保证,必定禀奏朝廷,为五个英雄请功,为五百青壮立碑书传,并对能够查到的青壮亲属进行抚恤。
虽然是惨胜,但毕竟是胜利。
大理百姓因为胜利,而冲淡了悲情。
百姓就是这样,一旦接受了朝廷的赏赐追封,他们会自动地把自己划到明国的一方,从此,他们觉得,他们已经是明国人,而且,是对明国有大功的明国人。
徐守仁在这一事的处理上,已经具有了政治家的风范。这是百里无忌事后对徐守仁的评价。
三天后,从建昌府南下的百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