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轻生怕他去元昭帝面前全方位展示愚蠢,连忙说道:“明访暗查!殿下明面上派一位大人前去调查,大张旗鼓,周旋其中,暗地里再派人深入,此事必成!”
太子闷不吭气转身回去,以他的脾气,要是这些人这会儿站在他的面前,他一刀一个砍头了事,可这会儿要查罪证,他满心的怒火被浇了个彻底。
黄轻也苦,他提的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案,可人选是真成问题。
暗地里的人只要够聪明就行,明面上的人几乎不可能有,江淮的水深,派能人去怕打草惊蛇,派庸人去怕被吃得死死,暴露暗线,又不能是品级太高的官员,官场混久了,人脉牵扯,只有把水越搅越浑。
第三十七章 按察
安置难民闹出的动静不小,隔日早朝,元昭帝就当着众臣的面,把淮南道之事交给了太子,黄轻一直担心的事情倒是没有发生,太子手里的折子硬生生地捏成了废纸团,到底还是没有当场发作出来,出列领命。
今日是大朝会,镇国公也在列,昨日顾屿和陈若弱回府之后,事情的前因后果就进了他的耳朵,顾屿其实对此并不觉得奇怪,上一世也有这一遭,不过当时若弱和他的关系还没有现在这么亲近,送走陈青临之后就直接回府了,自然没有撞上元昭帝微服私访这一出,不过这倒也暗和了明年整顿江淮官场的大风浪。
在顾屿的上一世,他当时并没有入仕的打算,除了闭门攻读科考书目,就是一些府中琐碎,这件事情他也只是耳闻而已,后来入了官场,才渐渐了解其中内情。
淮南道的难民逃难上京,误打误撞惊扰天颜,牵扯出官员无数,太子领命办案,查到首尾若干,只可惜周余在押送上京的路上被人灭口,以至牵涉进去的官员名单失却大半,更无法查出背后的人,只能草草搁置。
时隔一年,在幕后之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元昭帝突然发难,将原本就查到的一些讯息整合找到的周余生前的口供,举凡犯事官员一个不落全部斩首示众,连同定国公,成国公,西宁侯在内的三家勋贵被一并除爵抄斩,整整一个月,午门外的鲜血染红了青石砖,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天子不轻易杀官,是因为能做官的人太少,雷霆之怒后,面临的就是大片大片的官位空白,难以运转,顾屿原本想的就是借助江淮官场被整顿的时机站稳脚跟,错过了这一遭,等到秩序再起,想要快速掌握权位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镇国公心里惦记着事情,冷不防被元昭帝点了名,“顾卿,太子方才所提之事,你可有意见?”
“这……殿下所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