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是谁?作案目的和动机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为什么偏偏在许蕾成功杀死苏可曼腹中之子后被人毒杀了?这和苏可曼的案子又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
他脑子里一团迷雾,根本推测不出答案。不过有一点他很清楚,凶手下毒的时间是在许蕾离开意大利面馆到给校长打电话这个区间,也就是在12点13分—12点17分之间。
只有四分钟的作案时间。
陆浩回想着刘静曾说过的话,开始在大脑里推演凶手下毒的过程。许蕾离开意大利面馆后独自一人开车返校,那么,凶手就要拦车,上车,下毒,并在毒发前下车——确切地说,是在许蕾给校长打电话前下车,因为挂断电话前她就已经出现毒发症状。
要想在四分钟内完成这一系列的犯罪过程,对时间的把握必须非常精准,难度系数可想而知,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是,凶手既然使用毒药谋杀,必定是经过精心策划,所以还是存在成功的概率。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认为,可以排除陌生人作案的可能性。原因很简单,任何人都不会去精心策划谋杀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况且许蕾也不会让陌生人上车,并吃下递来的毒药。因此,他把嫌疑人划定在与许蕾有仇恨的人。
当他说出这个推测,一直坐在校长身旁保持沉默的堂弟却提出了质疑:“我认为你的推理是矛盾的。既然凶手和许蕾有仇,她为什么会让仇人上车?就算是上车了,她也应该有所防备才对,决不会轻易吃下仇人递来的东西。”
陆浩当然想到了这一点,解释说:“也许,许蕾和凶手之间的仇恨和解了,或者是暂时缓和了,所以才会放松警……”
他的解释令堂弟十分费解,就打断他的话问:“既然仇恨和解了,凶手还有必要谋杀许蕾吗?”
“我正要说到这一点。”他把目光转向堂弟说,“在凶手看来,仇恨肯定没和解,否则不会下毒谋杀。或许,‘仇恨和解’这个假象,就是凶手故意制造出来的,目的就是让许蕾放松警惕,为谋杀做铺垫。”
我不能接受他这个毫无依据的推理,反驳道:“你说的这种可能确实符合逻辑,但缺乏证据,只能算做凭空猜测。”
他没想到堂弟会当着校长的面反驳他,沉着脸反问道:“那我倒想听听,你的推理是什么?”
“对不起,我暂时做不出任何推理。”
其实堂弟在说谎。来警局之前,他被叫到校长室,就听到了校长的这番话,并结合一直困扰着他的那些疑惑,推测出一个和陆浩完全不同的结果。只是结果太不可思议了,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