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榛和他背后的千余人的残兵,知道自己即便是击败了这千余义军,也会被多方联军包了饺子。立功谁都想,但是先需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才行。
邓奭想到这里,收起抓捕赵榛的欲~望,恨恨的瞪了远处的赵榛一眼,便策马跟随部队撤退了。
“传令,让弟兄们辛苦一些,尾随送送他们。”看到金兵真的被自己唬住而撤退了,赵榛对着一名义军将领下命令道。
赵宋勇对赵榛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小王爷还真是真人不露相,一露相就惊世骇俗啊。
赵榛跑来,与那金将胡说八道了一番,结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转眼就将金兵骗走了。赵宋勇自己为了阻挡金兵的进攻,吃奶的力气都使用了出来,结果还是被金军击败。信王以来却能用嘴退走千军万马,真是不愧为大宋亲王,龙之种啊。
赵家皇者之子,天家的龙种,就是不一样啊。赵榛策马而回,刘宋勇急忙迎上,冲着他竖起大拇指,“王爷千岁,还是您厉害。千岁一出马,顶千军万马啊!”
金兵尾随的部队撤退后,义军终于暂时安全了。义军行军的途中,大量的百姓和小股义军纷纷来投奔。众多投奔的百姓和义士,让义军的人数在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内超过了二十万人,战士更是超过两万。
此时,数十万义军到达一个名字叫黄风山的地方。黄风山有一个金兵的寨子,金兵的这个寨子也是拦截义军到太行山必经之路的钉子。
经过五马山几名头领的商议,五马山义军的策略很明确,就是边打边拖。用信王的旗帜,以吸引更多的大宋豪杰到达太原府至真定府一线,从其它方向攻击金人。从而促使金兵分散兵力,减少五马山义军撤退到太行山的压力。只要金兵和周围的大宋豪杰、义军们一打,形势就变了,接下来的事对五马山义军就有利了,所以义军并不急于进攻,而是造势,造出一副决心打进太行山的架势。
面对人数众多的义军,黄风山山寨里,金军坚守不出。此时山寨下的义军以及百姓地数量越来越多,几天后,连营十里,人山人海,气势磅礴。跟随大部队走的,沿途收留的以及慕名来投奔的,足足有几十万人的规模。
这天晚上,马政和赵邦杰召集各军将领,部署攻击之策。在山上的时候,一听到离开五马山,一个个英雄气短,连两千金兵追兵都不敢打。如今下山了,聚集的人马越来越多,大伙看到自己的大军浩浩荡荡,士气如虹。众位的眼珠子都发亮了,那胆气一下上来了。一个个热血沸腾,信心百倍,嗓门一个比一个大。好象冲上去就能踩平黄风山山寨,杀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