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姚老夫人和姚大太太不同,素来不是溺子之母,便道:“老太太说的话,你且记着,安生几日吧!落下的功课总要补回来,离乡试也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了,这一试总要中举才是,总不能日后进了京让人瞧着只有个秀才功名傍身,没得让人轻看了去。”
姚老夫人听了这话有些不高兴了,搂着姚颜卿道:“秀才怎么了,一般人连秀才功名都是没有的,更不要说阿卿才多大的年纪。”想了想,又添了一句:“咱们这样的人家就是不走仕途也是无碍的,总是养得起阿卿的。”
姚二太太知道姚老夫人的脾气,素来拿这个小孙子当成凤凰蛋一般,容不得人说上一句,可事关前程,有些话她确是不能不说。
“像您老人家说的,咱们这样的人家,莫说一个阿卿,就是十个阿卿也是养得起的,大郎几个哪个不是把阿卿当眼珠子护着,但凡有什么好的,就是自己不要,也要先可着他来,可阿卿又怎能与常人论,他是个什么样的出身,难不成将来一辈子行那商贾之事?莫说您舍得不舍得,福成长公主就第一个不会允了,您仔细算算,这十个年头公主使人来了多少次要接阿卿进京,为的不就是他的前程。”
姚老夫人很有些不悦,又仗着屋内没有外人,嘟囔了一句:“接阿卿进京做什么,受闲气不成。”
姚大太太也是不舍的:“京城气候不好,依着我看还是留在广陵好,气候养人,一个秀才功名也是够了的。”
姚二太太当真是哭笑不得,与两人解说道:“有福成长公主在,更有那一年四次的船货提醒着广陵的人公主不曾忘记阿卿,这才没得人敢小瞧了他,可日后呢?说句不敬的话,福成长公主又能陪着阿卿一辈子不成?咱们这样的人家,银钱倒是不缺的,可身份到底是上不得台面,瞧见知府大人都要陪着笑脸,这委屈你们当真舍得阿卿受着?如今有福成长公主在,今上又是阿卿的嫡亲舅舅,他又随了小叔的聪慧,中了举,进了京,今上瞧见还能不关照几分?这前程哪里能少得了,又何必与人陪着笑脸。”说完,姚二太太一叹,掰着手指道:“咱们家小辈的不算,统共五个哥儿,二郎撇开不算,嫡出的就四个,大郎、三郎、四郎哪个是读书的料子?也只有五郎随了小叔是个读书人。”话音儿一顿,见姚老夫人与姚大太太面露迟疑之色,忙添了一句:“二郎倒也读得进几分书,可他到底是庶出,难不成捧了他出来压了嫡出一头?”
这话一出,姚大太太却是坐不住的,姚二郎正是她的庶子,她怎肯让姚二郎压了自己儿子一头,忙道:“乱了嫡庶之分乃是祸家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