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老师,什么Ad博士,大概率(我保守一点说)就是内行和文中所说的水博,镀金用的,现在国内很多专业不好的人考这个用来提高课费。
文中关一禾读的“德国博士”——KE,因为作者就在德国,并且女主角嘛大家都不希望她太差,所以重点科普一下吧。
德国的音乐学院分的非常清楚,Phd就只搞研究,只有音乐史或音乐教育这种纯理论的才有Phd,KE就仅仅专注于培养演奏家。
时间2年起,但一般2年就能毕业,没有论文——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搅浑水的外行人甚至为了赚钱的内行人会说德国的博士不算博士,因为没有论文,就不能认证成国内的博士,毕业后也不会被授予Dr.头衔,那么有些人就会觉得这个“博士”非常水。
但事实上是什么呢?为什么国内的很多考学机构会说这个东西水不建议考生过来考呢?
——因为入学率太低了。太难考了。
入学率低,机构就没有业绩,所以很多人就会拼命跟外界宣传这个学位是水货。
为什么入学率低,这就要说到KE这个学位的入学考试如何运作。
它不像Phd/Dma需要什么前期研究设想(我不是很清楚啊)等等,也不是某些你导师要你的话成功率会提高,首先它的考试方式就非常的独特。
它是所有的专业混在一起考,所有的演奏家竞争同一个位置。那就意味着,拉小提琴的、吹单簧管的、学作曲的(女主的专业)要在一起考试,去抢同一个位置。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你一个研究高等数学的,要跟学金融的去申请同一个博士位置。
评定标准在哪?谁更好?根本没有确切答案。
考试分两轮,第一轮是同专业筛选,第二轮是所有专业混考。结果由每个学校组织的评委团决定,评委团中全是不同专业的教授,并且每隔几年换一次。那就意味着没有哪个专业可以特别优待自己人。
每次考试申请人数几百上千不等,最后每个学校只给1-10个位置。基本上是百里挑一的几率。
很多人在第一轮同专业筛选中就被刷了,甚至在报名时提交视频时就被刷了,根本不要提与其他专业竞争。
并且由于德国公立音乐学院全免费,政府出钱,这个玩意儿你说你要自费读也没地方给你读,人家不稀罕那点钱。
我见过太多考了两三年都考不上的、专业非常好的硕士,因为它不仅需要你专业好,还需要你特别幸运——学校今年位置多不多,来考的人有没有演奏家(对的获国际大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