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旨意,依旧令人惊讶——五皇子齐王领户部,六皇子楚王领礼部,七皇子晋王领御林军。
三位对景玄默有威胁的皇弟,都封成了王,还都有响当当的实权。特别是七皇子晋王的权利最为厉害,御林军是护守皇宫的军队,可谓是皇权的要害之处。
景玄默的此举是何用心?
歌细黛在听闻这两道圣旨后,不由得流露出佩服的神色。首先,景玄默是在向天下人表达他对手足情的坦诚与仁义。关键是表达给皇帝老子看,所谓的‘同室操戈’,在他这里是没有主观动机的;其次,一个人的权利越大,掌管的事越重要,越容易被抓住把柄。只要景玄默想制裁这三位皇弟,便能轻松的揪出诸多致命的借口。歌细黛认为,景玄默敢这样做,自然是他的势力网足够的密,足够的广。
第三道旨意也跟着下达,让朝臣们松了口气——任用太仆寺卿赵田平执管都察院。
朝臣们为何松了口气?
提起赵田平,朝臣都知道,此人刚正耿直,有勇有才。近一个月,他频频上书景盛帝,劝谏景盛帝延缓禅让。并在早朝时,频频义正词严的当众劝谏。也就是因为赵田平的引领,满朝的大臣才都陆续的表态,请求皇帝延缓禅让。
依朝臣们的猜测,景玄默掌权后,首先应该就把赵田平除去,或者是明升暗降的调离京城。令人讶然的是,景玄默非但不怪罪,反而极为宽宏大量的提拔。将赵田平由从三品的太仆寺卿,提拔成有极高实权的正一品。
朝臣们本是在胆颤心惊,担忧景玄默会计较‘劝谏’一事。然而,景玄默对明目张胆与他作对的人,竟是容纳并惜才的加以重用,何况其它。此时,朝臣们松了口气。
歌细黛在得知后,不由得笑了。景玄默的谋略确实高明,朝臣中怎么会有人突然上书景盛帝,提议延缓禅让?当然是景玄默安排的。
景玄默先是让他的势力陆续向景盛帝上书,待形成一定的规模后,赵田平就出现了,公开的向景盛帝劝谏。在赵田平引领下,景玄默的其余势力都跟着当众附和。那些外戚势力见状,正中下怀,在观察之后,也开始上书。中立的朝臣见机行势,既然延缓禅让是大势所向,况且,景盛帝勤政爱民,于是,跟着上书。一时间,满朝的大臣都孤立了太子景玄默。
这道旨意乃是一举三得:
其一,让景盛帝知道太子没有势力集团,从未结党营私,满朝的大臣都是心向景盛帝的。即使将皇位禅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太子也要倚仗皇帝的权威,从而让皇权至上的景盛帝认为,他的大权是不会旁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