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儿被说的没头没脑,一边担忧是不是自己穿越的身份被拆穿,一边也无可奈何,不管怎么样,她总是要想办法赚钱,虽然徐青云给她银子花,但是她不能一直指望着他,赵秀秀和二狗子,还有家里正读书的赵宝生,以后如果要是参加科举都不是一笔小的费用,她现在不谋算清楚,计划未来,怎么也无法安心。
与徐二娘的惊异反应不同,赵秀秀是全然支持赵巧儿,在她心中赵巧儿不仅是妹妹,还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两个人去县里查看了下材料,又找到了村里的会木匠活的好手问了人工等费用,算一算,大概需要三两多的银子,其中最贵的还是油布。
赵巧儿粗粗算了算,她记得当时插秧之后家里一亩好地可以1200-1600斤的大米,比起现在洒种子的这种植法多了一倍多的产量,这是很惊人的数据。
现在市价是四个铜钱一斤大米,总共八亩地的新产量,预计可以卖出三十八两左右的银子,一亩的收入最少也是在四两银子了,比原先要翻翻。
能多赚出十九两银子的样子,要知道在古代这可不是小数目,打个比喻,十两银子就能让赵巧儿一家四口好好的过上一年,如果节俭着用,用上三年也不成问题,当然这只是最低保,但是日子是要慢慢过起来的,人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钱财也是积少成多。
赵巧儿兴致勃勃,她又想到可以提倡这种种植法,等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其他农户看到自己的产量,定然是要学的,那个时候她就多盖几个大棚,专门给农户供应稻子苗,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隔了几天,赵巧儿就托人买了油布回来,又叫了几个村里的帮手,刚开春,村里的村民们都没有什么事情,一般听说谁家盖个房子,修个屋顶,都是乐意去帮忙的,只要能够管饭,就这样本来以为要耗费一天时间才能盖好的大棚,在众多村民的帮助下,一个上午就给盖好了。
隔壁的王老大爷,一边吃着赵巧儿端上去的炒萝卜丝,一边笑着问着徐二娘,“徐家嫂子,你家这盖了大棚要做什么?”
徐二娘看了眼赵巧儿,笑了笑说道,“孩子们瞎闹而已。”
到了四月底,五月初,天气回暖,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赵巧儿开始准备种子,还是和去年一样,用簸箕把不够饱满的都弄出去,在泡在水缸里,一般等上个三天就会冒出白色的嫩芽来。
而后她和姐姐赵秀秀坐着二狗子的牛车去了林子里,找了几颗腐树,把树根下的柔软而富有丰富养分的土壤,一点点的装到了车上,拉回大棚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