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差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发展时间太短,和英美德法这几个老牌工业国就不比了,俄罗斯帝国留下的底蕴也不足,而后期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也不顺利,就算是中国发展工业的时间也比他多,苏俄是在一战结束后才开始,又是经历了几年内战,实际上一直到二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大规模发展,而那个时候,中国都已经提前发展了十年时间,而且还在一战里捞取了诸多好处。
而在二十年代以及三十年代期间,世界上新型的工业市场并不是苏俄,而是中国,也就是说中国抢走了原本很多属于历史上苏俄的外国投资资金,没有资金来源,没有援助,苏俄只能靠饿全国人的肚子出口农产品,然而换回来工业设备,发展速度比历史上要缓慢的多。
实际上要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强悍与否,直接看他们的飞机尤其是喷气式发动机就行了!
而现在,各国都已经先后进入了喷气时代,但是苏俄依旧挣扎在喷气式飞机的门槛之外,估计等他们把j33仿制出来,都得一两年之后了。
随着中国向德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加上在中国的全面战争压力下,盟军和苏军被迫暂停对德国本土的大规模进攻,也是让德国获得了宝贵的喘气时间,当然中国的这种帮助也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除了几乎搬空了德国的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储备外,一些德国的先进技术也是大量卖给到了中国,比如德国自己才刚研发出来不久的红外线技术,又比如钢铁,化工方面的一些基础材料技术,还有非常重要的高精度加工这方面的技术,这些都是中国所需要的。
这些东西,尤其是高精度加工以及传统钢铁和化工方面的基础技术一直都是中国工业的短板,中国毕竟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而很多技术不是依靠创新就能够搞出来,得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而这种时间积累是中国所缺乏的。
中国的整体工业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来比较的话,优势是在新型产业上,比如电子产业,中国的雷达说全球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但是在其他的传统产业上并不存在优势,甚至落后不少,比如装甲钢就一直是中国的短板,在战列舰等军舰上使用的大厚度装甲钢姓能上一直都无法和美国乃是和英国以及德国比肩,而去年击败曰`本后,中国几乎搬空了整个曰`本的重工业体系,也获得了不少装甲钢方面的技术,以此改进了不少,但是距离美国的水平还是有一段差距。
另外化工方面也是个短板,比如航空燃油上,中国飞机所使用的航空燃油一直不如美国,甚至为了改善这方面的技术,军情处的特工们甚至打算过在美国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