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了减免学杂费之后,村里的人会认为夏日辉对待侄女不好。
夏小语拉着奶奶的手,哀求着:“奶奶,不会的,国家有这政策,就是合法的,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这一世,伯父还没有对申请减免学费这一事发话,只要奶奶同意了,自己申请了,就再也无法改变了。
最终,夏小语奶奶还是拗不过自己孙女的软磨硬泡。答应了孙女的请求。
首先,夏小语奶奶找到住在村里的木阳小学的校长,询问夏小语这种情况是否可以减免学杂费。校长说应该可以,不过要先去村委会开证明。
夏小语跟着奶奶到了村委会,开了一张证明,然后交给校长,这件减免学杂费的事情就算板上钉钉了。
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是其他费用也还是要给的,比如校服费、班会费、额外需要印的试卷费等等,虽然农村的小学在这方面收费不频繁,但是也还是有的。
真的别以为九十年代什么都比后世便宜,最起码校服就不便宜,比如一套冬天的校服六十元,布料也不比后世强多少,相比起当时的物价水平,是个什么概念?
还有电费,刚开始通电的时候,是一元多一度电。每个地方的供电价格都不一样,某个偏远的山区,竟然达到了一元八角一度电。越是偏远的地方,电费越贵。那个时候,北京的电费才两毛多。后来在国家的大力整顿之下,电费才降到了六毛多。
现在夏小语所在的地方,电费还是一元多,要想降到六毛多,还得是好几年后的事。
电费贵,问题也不大,很多人家家里也就是装个灯泡而已,也用不了多少电,有电视机的人家,用电会多一些。
夏小语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保护视力,尽量不在晚上看书写字,也用不了多少电。
敲定了学杂费的事情,夏小语便定下心来准备上学的物品。
之前夏小语已经买的文具,不需要再买,但是还有几样物品要买。
首先,得有一个书包。夏小语无法接受买那种满是卡通图案的书包,便决定买一个帆布背包。
其次,得有一个文具盒。这个年代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用铁的文具盒,每次背着书包走在路上,里面的铅笔敲着文具盒,就会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夏小语不喜欢这种文具盒,决定自己做个文具袋,买条拉链,用家里旧衣服剪下来的布料,便能做一个适合自己的文具袋。
最后,得有一个水壶。虽然木阳小学离自己家也就五分钟的步程,但是总不能渴了就回家找水喝吧,还是得准备一个水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