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夏小语便把玉镯拿回家里,用一块手帕包好,放进南乳坛子里。
夏小语把钱拿出来,放进一个钱包里,再把钱包放在一个棉麻小手提袋中。夏小语和奶奶约好了,等夏小语喂完兔子和鸡,浇灌完菜园,收拾好家里,就一起去镇上存钱,再到镇上好好逛逛。
过去到镇上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不是买东西就是卖东西,还真没好好逛过呢。
夏小语忙完了,就关上厅堂门和院子门。提着袋子往奶奶家走去。奶奶早就等在家里了,见夏小语来了,就关上门,和夏小语一起往镇上走去。
到了镇上,因为不是赶集日,街上的人明显少了许多。虽然卖东西的摊档少了许多,可是也还是有很多店铺卖东西的,乡下和这里的热闹不可比。
镇上的三叉路口有个小小的客车站,那里只有到市里的客车。大街上大部分都是步行的人,一小部分是骑自行车的人,偶尔有骑摩托车的人经过。在这个年代,有摩托车的人都是比较有钱的人。
夏小语并不羡慕骑摩托车的人,反而对骑自行车的人关注得比较多。自行车,轻便环保,看着真不错。现在自己是太小,不能骑自行车上路,否则就买一辆自行车回来骑了。
农业银行在镇上的主要街道,不难找。夏小语和奶奶进去后,发现里面的人也不多,不用排队,直接就可以办理业务了。
这个时候银行存款不是实名制的,随便填一个名字就能存。有些规模比较大的学校里的班级,每个学期收了班会费,一共是几十元。班主任会让班干部保管班会费,并建议他们把钱存到银行,一来有利息,二来,也是锻炼他们,让他们学会在银行里存取钱,存钱时,名字直接写什么学校,几年级几班就可以了,这个银行的人不会管。等需要用钱时,班干部就去银行取钱。
虽然是这样,但是夏小语还是用了自己的真实名字进行存款。
存了三千元的一年期定期,到手是一张存单;一百元存了活期,有一个存折本子。剩下的几十元,夏小语还是放在钱包里,平时需要时使用。
夏小语打算,整百的钱存活期,到了整千的时候就存定期。等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使用。
夏小语把存单和存折小心放好,放在自己做好的一个小棉麻布袋中。这个棉麻布袋有拉链,能放下存折,不用折起来。放好了存单和存折,再把这个小棉麻布袋小心地藏在手提的棉麻布袋中。
无论是在存钱前,还是存钱后,奶奶都刻意地和夏小语把布袋夹在中间,就这样在街上走着。夏小语都觉得俩人太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