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退回到宏观世界,就可以合成硅晶体了。
黄思在现实中伸出右手一根手指,以这根手指的指尖为核心,力量微微凝聚。
一块极薄的半透明小圆片在他的指尖诞生,然后迅速向四周扩张,不多时,就出现了一张光盘那么大的硅晶片。
这个硅晶片是100%由硅原子组成的,而且排列顺序是绝对的规律与紧密,所以晶体结构完美无暇。
如果现实中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知道了,会羡慕死的,因为现实中的硅晶片永远也不可能做到百分比的提纯和结构完美。
在现实中,高纯度的硅晶片制造出来,一般是用于最高端的电子元件生产的,比如最新款的cpu和显卡。
然而即便是现实中最先进的提纯与制造技术,也会留下一些瑕疵,所以每个新款的cpu和显卡的产出背后,往往有好几倍的硅晶片被废弃或者移到低端生产线。
这也就导致了最新款式电子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
那些it从业人员要是知道这里有人在用100%纯度毫无瑕疵的硅晶片做太阳能电池板,怕不是要哭死当场。
因为太阳能电池板对硅晶片的要求一点也不高,表面还要做磨绒处理,黄思这简直是在暴殄天物。
不过这对黄思来说不过就是要不要耗费造物力的问题,100%的硅晶片的生产对他来说比99%的容易多了。
黄思已经在书里记录了硅单晶、硅单晶片的结构,但是在太阳能电池上用的硅晶片必须做出粗糙不平的表面,而这种表面放大了看就是一个个小的棱面,众多的棱面可以增强光的吸收效率。
“嗯,棱面数量合格,应该可以记录进去了。”黄思用微观视角看过了晶片的表面,然后点点头,在书里做了记录。
随后的几天,他把反射膜、电路、钢化玻璃等等部件也鼓捣了出来。
如果是现代工艺,需要用丝网印刷印上电路,不过这对于黄思来说就是自己构思一个,然后直接在表面生成的事情。
目前为止,困扰黄思的事情主要是两点,一是维基百科的描述往往过于简单,即便是查过了全部的相关资料,要想做出太阳能电池这种复杂的部件,也是很艰难的,基本上都需要自己画图纸。
二来是自己的造物力恢复得实在是太慢了。
一小时4.4点,一天24小时就是105.6点,还得扣除空气、食水、日常用品、供电等等的开销。最后黄思每日能支配的自由造物力点数不过60多左右。
而他随便研发点新东西,这么点造物力很快就用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