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师上车,其余部队跟着我一起步行走到腊戍。”五百师是主力部队,应该尽量使其保持体力,万一遇见突发战斗,五百军能有一支体力充沛的主力部队迎战,至于剩下的两个师,有军座跟着一起走战士们谁还会有意见,让邵建国挠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办法的大问题,高军长一句话就算全解决了。
当然,高全说是这样说的,五百军其实真正步行的部队连一半都不到,毕竟五百军自身也有一定的机动力量,装甲兵团有装甲车、坦克,上面都能搭载士兵;辎重团有上百辆卡车,除了拉辎重之外,再带上点士兵完全没问题;骑兵团是骑马的,这些都可以算成是机动力量。
部队沿着弯来绕去的滇缅公路向南推进,刚开始的时候高全确实是跟着战士们一起在地下走的,出发之前他是这样说的,总不能刚开始就说话不算数吧。
滇缅公路就像一条弯曲的巨蛇一样在群山中间拐来拐去,整条公路完全是依山势修建的,据说当初为了修这条公路,中国政府动员了二十万劳工,从民国二十六年底至二十七年八月,只用了八个月就让这条穿越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国际大动脉通上了车。
第112章 和美军照相
为了让这条中国通向世界的唯一通道尽快通车,二十万由妇女儿童为主力组成的劳工大军日夜奋战在崇山峻岭之间,中间的死伤不计其数。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的国家才能坚持过艰难的抗战八年。可以说,没有滇缅公路这条大动脉,就没有中国抗战的胜利!
山间的公路比最能弯曲的巨蛇还要弯曲得多,那根本就像是随手扔出来的一根线,弯弯曲曲、高低起伏,似乎这条路就是由无数的弯道组成的一样。车队、人流,就在这条线一般有无数转向回旋的公路上迂回前行着。
天上时常有战机呼啸而过。抬头看时,飞机翅膀上不是美军的星条旗标志就是国军的青天白日旗标志。民国三十四年的缅甸,在中美两军的联合打击之下,日军已经完全丧失了制空权,缅甸的天空上再也看不见一架日军飞机的影子了。
车队突然停了,步行的队伍超越车队继续前行。这在滇缅公路上是常有的事,不是路坏了就是对面来了反向的车队。双方停一下,相互让让路再继续走。对此,五百军的官兵们也习惯了。这条国际生命线太繁忙了,高全和他的五百军走了半天不到,路上就停了五次之多,这次又是什么原因呢?
“怎么又停车了?”后排座上的唐文娟恼怒的抱怨了一句,“照这样的速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