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那我们……开始吧。”
鲁伊斯点点头,“珍妮,把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数据找出来。爱德华,多因替尼的临床资料,预后不佳的那一档重新进行基因筛选分析。查理待命。”
李铮也将其他所有思绪都抛诸了脑后,“皮尔斯教授,这是我用计算机构建的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的动态模型,它有八十一种突变可能,我希望能筛选出现有的最有可能的一种突变形式。”
“丹努森教授,我想我们先要做好寻找靶点的准备工作,等到鲁伊斯教授和皮尔斯教授把突变段基因找出来,我们就要着手寻找靶点了。”
“好的,李教授。”两人异口同声地答道。
几人迅速投入了工作,工作期间,李铮的吃喝拉撒都在实验室解决,根本没有走出实验室半步,这也就导致了华国的人根本联系不上他。
在他们实验的时候,一个叫汉德森的研究员曾经进来送过资料,他就是那个跟李铮说“welcome”的年轻人。
当他知道李铮不是他们新来的同事,而是鲁伊斯教授的合作者,连皮尔斯教授和丹努森教授都要做他的助手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他比了比李铮的身高,在自己的下巴处,汉德森突然有一种感觉,他这么多年的饭,难道只用来长身高了?
第173章
“序列分析出来了没, 有没有已知的结合序列?”
“李教授,非小细胞肺癌的扩增基因筛选完毕。”
“继续做下去, 用细胞转染、rna干扰、cdna芯片或逆转录多重链接依赖的探针扩增等方法,明确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好的!”
寻找靶点是一个十分需要耐心的工作, 特别是人类基因组数据库还没建立的时候。这时候寻找靶点就好比拿着一片树叶在一整片树林中寻找对应的大树, 不可谓不艰难。
李铮的实验思路设计得十分清晰, 而鲁伊斯教授在肺癌方面的研究资料更是丰富, 两人资源的整合,确实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
同时外面,美国国会已经为来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到底该投入多少美元吵得天翻地覆,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医学研究院连续三次派人到冷泉港与沃森等人商讨实验室筹备问题。
华国驻美国大使馆多次向美方提出参与计划的意愿, 但都没有下文。
实验室里的时间过得总是格外快,在实验开始后的第二个月, 李铮终于和李铮实验室及第九实验室的人联系了。
“李教授!终于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