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送来的新鲜五花倒是极漂亮,林绣剪了些白菜叶子作配。吃顿软烂热乎的瓦罐焖肉也挺好。
炖肉也是门讲究学问。在她自己看来,最忌肉质老得塞牙缝。嫩了生了尚有补救之法,若是柴得咬不动,只能弃之不食。
尤其是年纪大的吃了烧肉林绣不敢再想下去。一张口说话像拿瘦肉丝补了牙,望之形容实在不雅。1
最底垫上鲜溜溜的菌菇和笋片,地基才能稳扎稳打。先铺一层炸得皮酥脂紧的烧肉片,再盖一层刚从地里旋上来的大白菜叶。
间隙处扔几个豆腐果、小葱苗填补,最后倒满老鸡汤。锅里层峦叠嶂似的起伏着,从白描变成张色彩浓烈的工笔画。
瓦罐上了气,那股子不为人察的幽香也转至浓烈。一下一下撩拨鼻翼,勾的人胃口大开。
一碟萝卜头出人意料的甜脆,没喝多少就先被吃光。对酌片刻,陶玄安放下酒杯,“刚才的话你也听见了。面对这般女子,得甜一些。”
外间的声音嘈杂,字句偶尔透进来。林绣耳朵尖,抬高了声音问,“焖肉要甜一些?”
陶玄安乐了,朗声回答她,“不光要甜,最好软和些。”
江霁容忍无可忍,“闭嘴。”
语气不善,隔壁桌的学子纷纷看来。
陶玄安轻哼一声,重新端起酒杯。
点一圈米醋解腻,一钵热气腾腾的炖肉就能上桌。
新刷釉一般的瓦罐通体全黑,各色肉蔬码得整齐。本来是饱和度高的艳红与嫩绿,经沸汤慢滚,交汇成更软熟妥帖的颜色。肉片颤颤巍巍,菜叶清亮爽口,你中有我,难分难舍。
一层有一层的独特味道,汇聚在舌尖时,热烫而层次分明。最底的菌子被汤汁浸满肉香,腴肥弹牙。若和笋片同嚼又不一样,唇齿间皆是春日雨后嫩笋的清鲜。怪不得有位大家如此形容“山上的风光,四野的美味一样样从牙床上滚过。”
汤美味鲜,瘦肉极嫩,还透着原本的粉白。薄薄肥肉煲得烂糊,并不腻在口腔里,转瞬即化。微曲的白菜叶老大一片,窝着塞进去,取出来时却没怎么缩小,只是染上浓郁肉味。林绣按要求额外加勺甜面酱,吃起来跟糖水提前卤过似的,有种厚重的香甜。
先不住气地吃了几大片肉,陶玄安连连叫好,才又端起酒盏。
林绣摸摸耳垂,露出抹很矜持的笑,只在心里偷偷得意。好吃是自然的,光炸肉与炖肉从前就试验过百遍呢。
不是过并非所有食客都爱这一口,就譬如眼前这位
林绣给陶公子递上个探究的眼神,意思很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