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两大阵营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整个欧洲战云密布,一有风吹草动就有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
这一时期正值北宁辖区经济大发展之际,其生产的各种工业品,设计理念超前、技术含量高,价格适中、工艺精湛、合理实用,在占据了国内市场并向亚洲各国形成猛烈出口后,也进入了欧洲市场,同样大受欧洲各国民众青睐。
而1912年、1913年相继爆发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可以看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奏,战争的巨大消耗导致对各种物资的海量需求,而这更是导致北宁辖区的工业产品对欧洲的出口量成倍递增。战争旷日持久,一些参战的欧洲国家例如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由于国力较弱,致使国库枯竭,为将战争继续下去,更加依赖于北宁政府提供的贷款,用来购买所需物资。理所当然的,大清帝国的商品就开始抢占欧洲市场。但在军事方面,北宁政府只为各个参战国提供他们所需的医疗物资和器械、药品、食品、日用品、军装、鞋袜、帐篷、钢材、建材、各种工具等,不涉及武器弹药出口。
在欧洲局势动荡加剧之际,各西方强国将主要精力转向欧洲本土,其对亚洲地区的控制力就显著下降。而康凡当然很乐意填补这一权力真空,趁机扩大大清帝国在亚洲的影响力,重拾大清帝国一度丢掉的亚洲领袖地位,以图左右亚洲大局。这也是康凡决定实施“复仇”行动的几个原因之一。
日本政府何尝不想这样做?但康凡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日本称雄亚洲的本钱就是其强大的海军,如果海军被摧毁那它的政府还用什么去耀武扬威?而“复仇”行动的主要作战目标就是日本海军。至于俄国,其在远东地区驻扎的海军实力与日本相差甚远,并不是北宁军方的主要威胁。因此,能否一举消灭日海军主力就成为“复仇”行动的重中之重。而要想一举消灭日本海军,不但新生的北宁海军必须倾尽全力,而且北宁其他各军兵种也要竭力配合,共同实施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海陆空联合作战行动。
“复仇”行动在北宁防务部的筹划下,相关的兵力调动、战场侦察、情报搜集、装备和物资供应等工作立即开始。参战各部队完成集结后,以登陆库页岛为背景的实战演习随即在渤海湾秘密展开。从北宁陆军、海军、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和安全局的特战部队中抽调的参战部队以及他们的各种武器装备悉数登场,指挥控制、通讯联络、战术协同、后勤供应等空前复杂。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演习夜以继日地进行,一时间,各型火炮、战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