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底线,但也不是纯粹的无根无由。
当然,这一切只有康凡和李局长心知肚明,而康凡是不会让欧洲人抓到把柄的。
“明犯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就是康凡对这次行动的简单总结。而他的这句引用自中国汉代名将陈汤名言的豪言壮语也从此就成为了国防军最为推崇的行动准则,随后便在各国军界中所广为流传,闻者无不胆寒。
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需要你们的资源
大清帝国强大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她的国民在世界各地开始得到广泛的尊重,而由此更增强了本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全国各族人民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傲。“中国人”这个词的含义已经从原来的腐朽、落后、愚昧、懦弱等等的变为清廉、先进、文明和强悍,变为让世界各国人民不得不仰视的一群人!
越来越多的中国国民抬头挺胸地走出国门,前往世界各地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安全可靠的亚洲周边邻国。但各个国营大公司因为自身具备强劲实力和背靠中国政府的强悍支持,所以不分地域,在世界各地广泛进行贸易。
贸易量的迅猛增大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加了对各类资源的需求量。
中国现在已经在全球率先步入内燃机时代,而这意味着要比蒸汽机时代更巨大的资源消耗。因此,像诸如拥有全球最大储量且最优质石油和天然气的波斯湾、拥有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非洲以及重要天然橡胶产地的南亚等地区对中国目前所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所谓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先利用别人的东西来发展自己,而自己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的加以合理利用或保留,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储备。这里所说的这个“东西”,就是指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虽然是一个很自私的做法,但为了本国的利益,世界各国都是这么做的。那么,中国现在利用自身掌握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能够重复生产出可以从国外换来金钱或是各类自然资源的商品,为什么要例外呢?
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中国就不得不向上述自然资源富集地区施加影响,以尽可能多的获得自身生产商品所需的各种原料,而英、法等国同样也想这样做,不可避免的,中国就再一次站在了英、法两国的对立面。
西亚和中亚地区的众多小国受国威日盛的中国的影响,再加上中国倡导的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等新型的国际交往准则得到上述国家的普遍欢迎和接受,因此,都争先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