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凡说道。
李局长嘟哝了句什么,走开了。隔着蚊帐,康凡也没看清他脸上的表情。
四周鼾声四起,混杂着涛声、风声和那种令人恐怖的蚊虫的嗡嗡声…这个远离文明世界的印度洋中的孤岛上的夜居然也会让人感受到人类群居的安详气氛。
国防军的不宣而战必然会让多国联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创伤尚未痊愈的时候再度仓促应对一场新的战争。那么,仓促应战的结果就是由于战争准备不充分要出现纰漏。可是战争是你死我活、不计代价的争斗,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相对来讲,一直在为这场战争做着准备的国防军就会占据明显优势,再算上诸如技术优势、地缘优势、国力优势等等,国防军将肯定胜算在握!
1922年12月31日,也就是在国防军进攻查戈斯群岛的当天,海军潜艇部队的24艘“蛟龙-丁”级潜艇从西华岛基地出发深入印度洋,自由组合成2至5艘的战斗群,一群一群的埋伏在各条航线上神出鬼没的打击联军舰船,以掐断联军的欧亚海上交通线。随后,越来越多的该型潜艇陆续出击。
在这次以“破交”为主的作战行动中,“鱼叉-丁”型制导鱼雷显示出了令人惊叹的超过60%的命中率,而且其威力巨大的聚能装药战斗部的毁伤威力十分惊人,加上该级潜艇拥有先进的雷达、声纳、红外线等电子设备,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往往在数十海里外就能发现和跟踪联军舰船,进而在3至5海里的距离上发射鱼雷,而在这一过程中,联军舰船却是毫无察觉,何谈逃跑和反击?
如此,到1923年2月初,印度洋上就再也见不到多国联盟的军、民用船只了。
这样一来,上述这些亚洲印度洋地区的英、法殖民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无法经南方航线运回欧洲,直接导致多国联盟集中于欧洲本土的强大制造业因失去大量的原料供应而无法全速运转,并且这些地区的联军守军也从此将得不到本土的军事援助,面对优势的国防军,只能龟缩于既设阵地内束手待毙。
而“北宁”特混舰队在中北部印度洋就失去了对手,倚靠西华岛、新地岛和马萨瓦基地,对西亚、英属印度大陆和北非等地的联军守军实施战略压缩。
在其保护下,新地群岛到中国本土的海上航线畅通无阻,国防军的各型飞机、舰艇、部队、物资等得以源源不断的从本土运至新地群岛,促使新地岛海军基地的基础建设工作进展迅速,战备工作迅速完善。
与此同时,以本土为基地的国防军海航出动大批“海鹰-乙”两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