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百姓逼反的人滚蛋。
德意志的贵族们只会派他们高贵的骑士们挨家挨户踹门抢粮食,连一点点谷糠都不放过。
大清卖给他们的粮食,他们也迅速倒手转卖给其他国家。
德意志那些国家太小了,平民太分散了,他们就算反抗都组织不起来力量。
所以德意志诸国的贵族可以放心盘剥那些平民,完全不用担心他们饿疯后造反。
至于平民死光了,这不是还能从其他地方抓人吗?
这还能算国家吗?康熙陷入沉思。
他很快想起了顾炎武的话。
“这是文明之争。”
康熙闭上眼,直面乱世外国平民惨状的震撼,让他心中许多信念动摇。
康熙回到荷兰的庄园,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一本书。
一本名为《火种》的书。
这书不知是谁所写,已经在海外暗暗传播了许多年。当初胤礽出海时,就带回了这本书。
康熙已经将这本书列为禁书,不准其在大清传播。
但这种禁书,他本人肯定是会细细研读的。
这一本《火种》,已经被康熙摩挲出毛边,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标注。
康熙越看越害怕,害怕到想要联合欧洲其他国王,一同禁掉这本书。
但现在,康熙放弃了这个打算。
他不是不想禁这本书了,而是知道没用。
因为求生是人的本能,向往光明是人的本能。欧洲的平民快活不下去的时候,越是禁止的事,他们就越会做。
就像是他惧怕大清的灭亡,但也很明白,如果大清连续出两三个昏君,立刻就会灭亡,谁也救不了。
杀人、禁书、高压统治,统统没用。
就像是前明,它难道是亡在大清手中吗?
不,它是亡在连绵的天灾、内斗不止的官员、有心无力或者无心也无力的明朝皇帝手中。
大清只是进入了这间已经烂掉了的屋子,成为了新的主人而已。
如果大清灭亡,也一定是亡在没用的大清皇帝、大清官员手中。
“唉。”康熙合上书,“保成肯定没问题。朕和保成也能看护好保成的儿子,保成的孙子就由保成自己看着。至于再后来的子孙……朕看不了那么远。”
康熙说完这话,失笑。
他想起,自己看不到那么远,他的宝贝儿子却已经在为大清灭亡后,爱新觉罗子孙该如何生活做准备。
比如,胤礽强力建议,把这本书留在了大清皇家的书房中。
他说,如果到了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