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闭门装修了三个月,那三个月正好是青城街扩建,石泉生不止将自己的家底掏空,还找银行贷了不少钱,甚至动用了韩久江的保险柜。
红木家具架子床暂时是安排不上了,因为在唐青婉要求下,在中医馆里花了大价钱做了一整面墙的花梨木中药斗柜,连抽屉面都选用的是同材质花梨木。
钱花出去和流水似的,可除了必须的斗柜和货架,中医馆里还是非常空荡的,其中药材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不是中门大开,一般人都不知道这店铺是开门营业的。
除了几位白发须眉的老人在店内整理斗柜药材,几乎无顾客上门。
这几位老人有两位是夏煦家族里的长辈有两位是唐青婉请来的曾经下放到农村改过的名医。
除了这几位整日坐镇的老医师、药师,中医馆还有几位幕后人员,都是唐青婉上辈子在药房工作中接触到的老师、同行,现在大多还在申大药学院和医学院任职。
这些人主要负责中医馆专业方面的事情,至于营销由唐青婉把控。
头三五年,唐青婉是没打算让中医馆盈利的,只要维持日常损耗开销就行。
至于亏损应该也不至于,毕竟店铺都是自家的,药材也是从产地直采,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亏损也有限,也不担心,毕竟之所以在边上开了一家书店就是为了给中医馆托底的。
恢复高考过后,开书店肯定会是一个非常容易盈利的项目,加上如今还有韩家人脉关系在里面,在出版社、印刷厂等地方都能说上话,不愁货源。
恢复高考头几年,投入到高考中的人群相当庞大,并且各年龄层都有,许多人都没办法回高中上课得靠自学,所以书本是最近两年最为畅销的商品。
中医馆和书店在同一栋楼上,青城街上每栋商铺楼都是上下各九间的格局,中医馆占上六下三,书店只占下层六间,而剩下的上层三间暂时是石泉生一家三口居住之地。
后期有条件或是有需要,这作为住房的三间也可让出来给中医馆使用,到时候重新装修作为医馆医生的诊疗室。
相比中医馆,书店里的货架要丰盈很多。
书店六间门面三门大开,收银台后挂了一副大字,上书孟子中的:“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开这书店的初衷是为了养中药馆的,而中药馆也只是第一步,唐青婉的真正目标是组建一座药物研发中心,药物研发是一个烧起钱来无底洞似的产业。
霍山那边想依着石泉生上辈子轨迹规划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也好给后续的医药产业提供优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