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两口哭笑不得,解释了好一会儿才让梁慧勉勉强强接受这是正经生意,时代变啦!
梁慧点点头,若有所思。
等到晚上蒋胜军回家,梁慧把这事儿告诉了他。
蒋胜军脸上表情复杂,却什么也没说。
梁慧不免有些着急,拍他:“你说海朝夫妻俩干这事儿会不会有危险?上面说是改革,可真出来做生意的我瞧着也没几个,而且上面的政策一天一个样,说不准哪天又给回去……”
没等她说完,蒋胜军插嘴道:“我最近留意风向,有动静会告诉他,你别老为他们的事儿操心。”
得,现在倒成了蒋胜军安慰她别瞎操心。
梁慧叹息:“是得好好留意,再不省心也是你儿子。”
……
从1978年改革开始,持续了二十多年的知青下乡运动结束,大批知青返城造成了待业人口迅猛增长,像鹿城这样的省会城市,待业人口竟高达三十万,也就是说平均两户人家就有一名待业人员。
而家中其余人的口粮和工资不变,这待业人员要不要吃饭?要不要花钱?
如此一来,走上“投机倒把”之路的群体逐步扩大。
顾芊两口子从四月初开始做买卖,到现在八月中旬,四个月的时间,大街上流动摊贩以肉眼可见地多起来。
学校门口摆摊的商机不止顾芊发现,更多人也发现了。
九月初,从两个摊位变成了四个,四个变八个,卖什么的都有,不止局限于米糕,大多是各种小玩意儿,比如纽扣,针线,鞋垫一类的日用品。
而其中要数食物卖得最为火热。
顾芊的米糕早已在价格战中干不下去,开始另辟蹊径。
她和两个嫂嫂花了大工夫做出一批千层马蹄糕,q弹软糯,甜腻上口,大概六十只,一只箩筐正好装满。
定价还是五分钱一个,再贵怕没人要,便宜了又对不起洒出的汗水。
第一站还是先到学校门口摆摊,见到顾芊,好多人对她早已熟悉,甚至有家长热情地同她打招呼。
顾芊一一笑着应下,掀开屉布,金黄色的千层马蹄糕引入眼帘,芬芳的清香飘进鼻腔,攫住不少人的目光。
“呀,大妹子,今天不卖米糕啦?”
顾芊笑着摇头:“不卖了,换个口味,总吃米糕你们也腻不是?”
妇女点头,这话真是说到她心坎儿里去了。
她家里双职工,平时省着点倒也不缺吃,月初手里头有闲钱,还能偶尔给孩子买点心解馋,可再缺粮食,天天吃米糕那也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