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已经排除三个,剩下的就只有排在最末的商了。
当商人好呀,赚的钱多,吃得好,喝的好,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那是指普通的商人,他可是要立志做陶朱公第二个,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古今通用,有了钱还愁没有社会地位吗。
打定主意,顾英就恢复了正常,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他爹将来既然能考中状元,那就肯定能中举,到时候家里就富裕了,他记得范进中举那篇文章里写过,中了举以后,就有人捧着银票给送过来,那会儿他就能攒些做生意的本钱了。
顾英打的什么主意,顾川可是不知道,这会儿他也没时间去琢磨中二少年的心思,家贫如此,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原身没什么旁的本事,除了在科举上颇有天分以外,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一手好字了,当然这在科举上也属于加分项。
顾川可以去县城的书店问了问,总共就只有三家书店,给个价钱都差不多,抄一本一千字左右的书,就只能拿两百文的报酬,这未免也太低了点儿。
并非是好高骛远,这样的价钱对于一个秀才来说实在是不值当的动笔,花两三天甚至更多的时间,赚两百文,实在是稍微少了点儿,但是除了抄书,短时间内还能做什么差事不影响读书。
“学生见过夫子。”顾川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在书店找差事碰到教过自己的夫子,也是够尴尬的了。
“文清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儿?”不然怎么会想着给书店抄书呢,堂堂一个秀才公,做这样的事情未免大材小用了,他是教过文清的,这孩子颇有天分,莫说是中举了,就算是中进士也未尝办不到。
“让夫子见笑了,学生原本是打算平日里抄几本书,补贴一下家里的。”就是没想到,手工费这么便宜,一本书就只给200文的酬劳,这还是最高等的酬劳呢,连上升的空间都没有。
“抄书对你来说是大材小用了,你若是能抽得出时间的话,还不如来书院教书呢,正好云夫子回老家开私塾去了,书院正缺人呢,你要是愿意的话,老夫现在就能领你去找院长。”李夫子甚是热情的道,他这个学生基础扎实,又前途无量,若是能在书院教书的话,那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院长也肯定乐意。
这样的好事情,顾川拒绝才怪了呢,正好让顾英那小子也跟着他,好好读书,长长脑子。
像顾川这样还打算继续参加科举的人,并不能全心全意的教导学生,自然也就不是书院的首选,不过顾川以前就是在这家书院里读的书,他的学识和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