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
耸肩。
“到现在,我父亲还时常从噩梦中醒来,”导游低声说,“想想1941年12月7号那个清晨,亚利桑那号上年轻的水兵们还在做着美梦,再想想2001年9月11号,放在办公桌上的那杯咖啡也许就只喝了一口,对面的男职员趁着空余时间给自己女友打了电话,在那架飞机没撞上之前,窗外的天空和往常一样。”
忽地,戈樾琇想起卡罗娜说的,明天和意外二者,我们永远不知道会是谁先来敲门。
也许吧。
宋猷烈请了很能表达的导游,起码,让她觉得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而言,保留冷战时期的导弹系统预警是对的。
抬眼,触到宋猷烈安静的眼眸。
世贸大厦,放在办公桌上的那杯咖啡也许就只喝了一口,对面的男职员趁着空余时间给自己女友打了电话,在那架飞机没撞上之前,窗外的天空和往常一样。
不由自主,身体往着他靠近。
他们最后的景点是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
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外,大树如冠,和海岸以手拉手的方式把那座建筑在亚利桑那号遗址的军事博物馆环抱于怀里。
立于海平面上的博物馆像巨大的鱼骸骨
从树下穿过,他们来到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
纪念馆挤满人。
一件件亚利桑那号遗物陈列在玻璃镶成的方框里,上从训练仪器操练工具,下到从上尉床头柜抽屉里找到的家人合照、年轻水兵没来得及寄出的情书残片。
人们不知道年轻水兵们寄给心上的人情书写了多长,留下地就只有这么几句“我想念你穿着碎花裙子坐在窗前挑蚕豆时的样子。”“日落余晖是金色的,你的头发也是金色的,真好。”以及落款处的“娅,吻你。”
落款处,女孩姓名是残缺不全的。
人们不知道,女孩名字是叫玛莉娅,还是叫茱莉娅,总归女孩的名字有个“娅”就是了;人们也不知道,年轻水兵心仪的女孩是否知晓了他的心意。
存储遗物的方框外。
她和他的面孔一并烙印在玻璃上,淡淡的,和他们一起交叠地是,年轻水兵还没来得及寄出的情书。
情书已泛黄。
他们的导游先生低声告诉着:即使博物馆已经用了最大努力,但还是没能阻止这封来自76年前的情书的挥发,几年后,情书上的字体会消失,再过几年后,纸张也会蒸发。
现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已经放弃了对于那位带有“娅”名字的女孩的追寻。
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