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炮弹也出膛了,所幸略微被抬高了一丁点角度,将街角的屋檐炸得粉碎,稀里哗啦一阵之后将中尉给埋住了。
被人紧急扒了出来的中尉,不顾蓬头垢面的形象实在难看,兴奋地抓住赶过来的少尉,“他奶奶的,这个火箭筒还能打坦克?”
少尉被问得有些莫名其妙,“美国人搞得m1火箭筒,本来设计就是为了打坦克的吗。”
手脚利索的再装上一发火箭弹,少尉略微瞄了瞄远处的弹药分发点,“有点远,不知道能不能打到?”
中尉两眼一亮,在黑乎乎的脸上更是放电了一般,连忙说道,“我带头,再冲上一段,你看看什么地方可以射击。”
再跑过两个路口,少尉估算了一下距离,冒着被击中的风险,直接站了起来,对着远处的弹药分发点就是一扣扳机。
没动静,什么情况都没发生。
少尉毫不犹豫地直接扔掉肩上的火箭筒,抓住后面弟兄携带的另外一个火箭筒,瞄准,扣扳机,火光闪过。
轰隆隆的爆炸此起彼伏,在一片混乱之中,中尉带着自己伤亡惨重的手下赶紧逃之夭夭。刚被送到北方军前线的m1火箭筒首立功勋。
美国m1火箭筒,这一款事实上问题颇多的新式武器,来源于几名美国军官的业余开发,但是在武器测试场上却一鸣惊人,以至于官僚的美国军方军械官员甚至第一次打破传统,在没有充分测试修改的情况,现场拍板终止其他所谓反坦克枪的研制,集中力量生产这种简单易行的火箭筒。
结果这种未经正式测试修改的火箭筒,在第一批次生产出来后,得到消息的苏俄代表,几乎是欢天喜地地直接抢购了一部分。在欧洲战场,横行无忌的德国坦克正将可怜的苏俄红军步兵追逐地狼狈不堪,火箭筒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了。
尼森公司的代表,没过多久就从贪婪的苏俄官僚那里搞到了这种刚送上去苏俄战场飞机的新式武器,随后也从半遮半掩的美国人手中拿到了几箱子第一批的货色。
m1巴祖卡火箭筒,口径60毫米,筒重5.9千克,火箭弹重1.59千克,最大射程365米,有效射程137米,有效射程内可穿透60度角的76毫米均质钢板。
因为确实没有经过漫长而苛刻的武器测试,对于这种还是经常会闹一些小毛病的新式武器,美国军方有些腼腆地将第一批提供给盟国的m1火箭筒称之为战场测试批次。
虽然有着令人不安的炸膛几率,但是能够增强一线士兵对抗装甲力量的能力,北方军高层还是第一时间选择列装。至于其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