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唐再续
首页

第7节

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明字科,文字理论及书法,考《说文》、《字林》。明算科,考数学,范围很广,选数学人才。一史科,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考贴也考策。三史科,《史记》、《汉书》、《后汉书》均考,主要是选拔历史方面的人才。道举科,考《老子》、《庄子》、《列子》。童子科,十岁左右的童子,考《孝经》、《论语》……等等。

因为如此广博的考试,李曜当初穿越之前便一直感叹:看看人家唐代科举考试的范围有多大!从经文到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等等,而且不仅考儒家的东西,还考道家的东西。

他甚至觉得,和那时的科举相比,他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高考,也就不过如此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此一来,考试范围非常广泛,要学的东西也就非常多,不仅儒家,还有道家以及各种经史都考,还有诗词歌赋,并且非常重视策问,也就是考治国方略。李曜觉得,这样的考试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来。而且最最关键的是,常科登试后,还不能向清朝那种,立即就去做官,唐朝贡举考过之后,还必须经吏部的考试,叫选试,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令人纠结的是,这选试也很难,譬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韩愈中进士后,连续三次选试都没有通过,只好去刺史那里做幕僚。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严格的选才制度。

当然这样的科举,由于考试范围极大,有很多科目又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以至于考试成绩的公正性就难免有些不易确保,因此到了明清时节,为了保证所谓的“公平公正”,便逐渐兴起了八股之风。

只是李曜对此很是不屑,认为这是因小失大,仅仅因为要一个更标准的答案,就把整个科举取士的初衷都改变了,八股文写得好不好,与能不能治国牧民有什么必然联系?这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过此时赵颖儿提到这件事,却让李曜心中一动:“我既然是读书人,以我家现在的实力,活动活动,拿个贡举的名额,应该是再容易不过了。那么我如果去参加科举,是不是可行呢?”

再一想,还是自己否定了这个想法,不说自己这点水平过不过得了那独木桥,就算过得去了又如何?李唐这个朝廷已经只有十几年的寿命了,自己万一科举高中了,被留在朝中为官,十几年后朱温那老yin棍干出白马之祸的时候,咱这个大好头颅,可不一定保得住!

他脑子里念头转得极快,想的事情虽然多,但也只是数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

相关小说

爱意随风起 历史 /
爱意随风起
春风榴火
林以微考上了一流大学,周末全天泡图书馆,在便利店打工补贴生活费,卖出画作换取...
603409字04-27
窈娘 历史 /
窈娘
春未绿
114020字09-10
快穿之万人迷第1部 历史 /
快穿之万人迷第1部
东施娘
" 《快穿之万人迷/[综]万人迷》作者:东施娘【完结】  旧版文案:  轻松无虐...
381953字06-08
海棠春信(重生) 历史 /
海棠春信(重生)
白露栖木
116738字09-29
入局而定 历史 /
入局而定
狂上加狂
97859字08-31
从鱼 历史 /
从鱼
春溪笛晓
115670字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