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
一个技术落后几十年的东方国家,凭什么,能做出比他们实验室这些全都是国际顶尖大学毕业, 年薪上百万的研究员, 更优秀的成果?
他们当然不愿意承认,只能当是对方耍阴招骗走了他们的技术, 才偷偷领先了一截。
现如今u-03的现货只有两台, 而且都被米国那边的芯片厂买了去,听说都开始用上了,实验室接触不到现货,但是真实数据已经慢慢传了出来, 这边也打听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开始了反向破解。
首先最惹眼的,当然是从他们这里买过去的对准系统。
其次,就是光源了。
紫外光的应用范围, 肉眼可见有局限,他们实验室也已经开始做深紫外光的相关研究,虽然才起步,但是依然拥有巨大的优势——至少实验室内部是这么觉得的。
虽然接触不到样机,但是光从打听过来的数据推算,dawn的紫外光刻机,应该已经把光源系统做到了极致,要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数据表现。
但是,他们还在研发当中的pas5500,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并不差。
“他们用的光源系统很有可能也是从哪家光刻机厂买过去的,”实验室的负责人猜测,“g-a不是已经被拆解得差不多了吗?我记得他们在光源方面很有经验,说不定这些华国人就是从他们那里买到的技术。”
“这确实是一种很聪明的方式,”另一个研究员也说,“只可惜,他们选错了行业。”
通过购买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拼凑出还不错的产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或许还真能挤入一个新行业。
只可惜,芯片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摩尔定律很快就会给所有投机取巧者,躺在成绩上不思进取者,以狠狠的教训。
每两年扩充一倍的性能,越来越大的芯片尺寸和越来越精细的制程工艺,决定这是一个不能快速领跑,就只能被淘汰的残酷行业,或者说,除了头部的领跑者能拿到绝大多数超额利润,落后者要么收缩战场,乖乖吃领跑者剩下的残羹冷炙,要么靠着辛苦赚一点平均利润而已。
芯片行业潜力无穷,市场广阔,但是最高精尖的那一小块地方,也只能容纳一两家最优秀的企业生存。
毕竟,光刻机研发需要的投入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费用每年都在上升,技术研发费用,需要的设备,甚至生产成本,都根本不是一家小企业能够承受的。
如果不能赚取足够的超额利润支撑经费膨胀的速度,任何企业都走不远。
相比那家没什么背景的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