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弱国的生存之道,如何平衡内忧与外患,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
《百姓文艺报》的主编看懂了《我欲开天》的九成内容,亲自提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书评,直接发给了《百姓日报》的主编。
《百姓日报》的主编是国内有名的‘金笔杆子’,他知道自家老友看书的眼光有多么挑剔,在看过那篇书评后,也对《我欲开天》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下班路上就拐去了旁边的书报亭,直接买了整整一套书拿回家。
那书的厚度与分量,险些闪了他的老腰。
《百姓日报》的主编只是看了三四页,就看得入了迷,而后便是废寝忘食的好几天阅读,除去处理那些必要的工作之外,他的全部时间都扑在了这一套书上,直到通篇看完,他陷入了沉思。
“这个‘风雅颂’,思想深度有这么深?到底是什么样的怪胎,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故事来?”
金笔杆子也给《我欲开天》写了一篇书评,发表在了《百姓日报》上。
连着两位国内文坛首屈一指的‘大家’为这套书作评,原本那些被书的体裁与开头劝退的人,意志又发生了动摇,没忍住硬着头皮再去品书中的故事,熬过那段对体裁不适应的别扭之后,就仿佛进入到了文学的桃花源与梦来乡。
陆陆续续,越来越多高层的人注意到了这一套书,大领导平时本来没什么时间看这种故事类的书,但因为对《我欲开天》的好评太多了,他忙里抽闲,每天都挤出半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
看完之后,大领导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这是现代版的《孙子兵法》啊……这样的书要是放到古代,绝对会上到禁书的名录里。”
二把手问他,“那这套书……要不要也管控一下?禁掉吧。”
大领导摇头,“为什么要禁?而且能禁得了吗?两位大笔杆子都作了评,收藏这套书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没必要禁。我们越是管制,就越说明这书里面的东西重要,老百姓只会越想看。能禁得了吗?”
“与其遮遮掩掩,吊着群众的胃口,让他们想方设法地暗地里找这些书看。不如大大方方地继续卖这套书,为更多的人开智开慧。让他们看得懂时局,知道眼下我们正走在怎样的薄冰上,不要再搞内讧的那一套了。内讧就是内耗,有那个内耗的力气,不如多给人民群众办点实事。”
“而且,我相信小蒋。她写这本书的时候,分寸拿捏得很好,太愚昧的人是看不懂内核的,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她隐藏在文字里面的东西。”
二把手有些忧虑,“可聪明人的立场……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