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咨询过蒋芸,问这些研究成果能不能像他当初在哈佛那样,写成论文公布出去,蒋芸要求丹尼尔对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保密,其余研究内容是可以公布的。
丹尼尔自然知道这种学术界的‘规则’,学者能公布的内容,只能与学术相关,那些涉及到实际利益的内容,要么保密,要么以专利的形式发布……而花国的专利管理方案还没有同全球打通,所以那些关键技术参数只能保密。
丹尼尔是个很纯粹的学术人才,他原本就不是美国人,当初为了去哈佛求学,从欧洲到了美国,对美国的归属感完全来源于对哈佛的归属感。
像他这样的人,深知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哪里能为他提供足够的支撑,助力他向着全球顶尖学者的目标攀登,哪里就是他的归属。
如今他在花国找到了新的归属感,自然不会再想着曾经的事情,更不会为老美牟利。
事实上,就连在夏威夷长大的福特查理斯以及福特薇薇安等人,都有很多让蒋芸觉得费解的地方。
在花国的教育中,国.家利益与民族大义是要优先于个人利益的,因此每当出现动荡时,总会有人挺身而出,用脊梁为普罗大众撑起一片天空。
但是在福特薇薇安与福特查理斯的认知中,个人利益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他们要维护的是真金白银的利益,是福特家族的财力。只要能帮他们赚到钱的人,就是最好的伙伴,比如骄阳实业集团。哪怕骄阳实业集团是要从老美赚钱,福特薇薇安与福特查理斯也不会介意,他们愿意做骄阳实业集团的‘帮凶’,甚至愿意为骄阳实业集团的扩张推波助澜。
这样的海外盟友,被蒋芸视为因利益捆绑而相熟的‘老朋友’,只要利益不冲突,合作可以继续到天荒地老。
更让蒋芸惊喜的是,丹尼尔博士等的加入,好像是在学术圈里引发了‘鲶鱼效应’,陆陆续续有不少研究生物学、医学、药学以及影像学的学者写信过来,咨询能否加入渠州军.医大学。
对于这些海外人才,蒋芸自然是求贤若渴的。
可是她担心这些人才中混进一些目的不纯的坏分子进来,只能向附近的141基地求助。
褚老给的答复很是大气——“你们负责审查好学术能力那一关,至于其它的,我们派人协助。要是真有坏分子进来,那就别想走了。”
蒋芸开始放心地接收这些有意向的人才。
想把一所大学的科研能力以及学术影响力提升上去,面向全球引进人才,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海纳百川的心态必须得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