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谁带来的?怎么穿衣服都不分场合的?”
李幼荣深以为然的点头,他也觉得这样的打扮有些不礼貌。这是过于修饰了嘛。
当然,他是不敢发表这种谴责或者说是评论的,在这个圈子里这么些年,他也知道什么叫谨言慎行,很多时候,说出口的话,并不代表那就能被人理解成你想要的意思。所以还是少说这话吧。
会有人告诉他什么叫真正的正确的。
不容多想,很快工作人员就来通知李幼荣入场了。
他也确实有一些时间没有出现在国内的镜头前了。
那些举起的镜头和闪花眼的闪光灯自然不用说,它们在今天,是属于这个舞台上所有人的。
和制作组签完字后,李幼荣和同行的b组导演一起,接受了外场主持人一段两分钟左右的采访。
所问的不外乎是最近的行程状态,和对观众们说的话之类,顺便还转达了一下周济怀的问候。
他真正需要应对的采访在内场。
果然,一进场馆,就有电影频道的工作人员过来找他了。
李幼荣知道这个流程,跟同行的导演到了个别后就跟着去了。
采访的地方是专门腾出来的,一个亮堂,隔音效果还不错的,临时搭起来的房间。
今天负责这段采访的主持人是以前的熟人了,不用多做寒暄,李幼荣跟他握手后,自然落座。
这段采访主要围绕拍摄时,和一些在这种场合中,正能量的,需要出现的问题。
李幼荣提前准备过,回答得都挺得体的。
他是觉得,这种拍摄史实的献礼片,应该越多越好。
李幼荣在这方面的看法是受到爷爷的影响。用老爷子的原话来说,现在人民生活好了,很多东西都不怎么记得了。又还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苦的滋味?
在某类问题上,我们还是需要做到忆苦思甜嘛。
采访的全程都很顺利,连主持人的语调都是那样温柔,在这样好的氛围下,李幼荣的笑意愈浓。
结束离开的时候,主持人笑着提了个要求,“下一次有机会,易铭也照顾下我徒弟呗。”
李幼荣一听,连忙看向一直拿着本子蹲在角落里记录的小年轻。
原来是实习生啊。
“那是肯定的。”他忙不迭的答应,对央视的这群记者,他是佩服的。
实习生听到他的话,也是真诚的笑了。这回还是他领着人返回现场。在半路上,他还问了李幼荣几个自己准备好的问题。
如果有素材,他是有机会撰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