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家中的中流砥柱便是谢清明那性情极为温和的大伯,谢靖伦。这位大伯十八岁入进士,少年及第,宦海沉浮半生,如今官拜景阳郡守,整个家族俱是风光无两。
作为整个家族的掌舵人,这位性如温玉的大伯总是不屑教自家子弟纵横捭阖之术,却喜欢与小儿辈探讨先贤之道。
谢清明幼时曾有幸目睹大伯与挚友把酒言欢的场景,依然记得大伯曾言,“人生至境,当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你我皆在宦海沉浮,若做到深谙世故而不世故,方是大成。”
这让家中同侪,尤其是谢清明的母亲颇有微词。谢家主母总是暗讽夫家长兄“食的是两袖清风,未尝过人间烟火”。可上天许是也觉得如此光风霁月之人世上本应无双,谢靖伦膝下一直无子,结发妻子也是个只讲风月不理俗事的妙人,伉俪二人分府独自过起了悠哉的小日子。如此一来,谢家便由谢清明的母亲当家,倒是铁腕一般治理得井然有序。
谢清明倒与这大伯颇为心意相投,也因为大伯的原因,他私下里也觉得母亲待人接物有些刻薄。可谢清明心底那一点不切实际的君子心性和母亲的齐家之道纵有千般相悖,人伦孝道也让他收敛了心性,从未与母亲发生过龃龉。
但如今,良知与大义像一口金钟,把谢清明牢牢罩在其中,让他的孝道伦常与圣人大义狭路相逢,竟到了避无可避的境地。
母亲当年一口咬定二姐谢凌语病逝,还匆匆下了葬。如今看来,其中必有不能与人道的秘辛。二姐如今记忆全失,饱受风霜蹂躏,又险些再落贼人之手。倘若真是母亲一手策划这场悲剧,他当如何?
谢清明这人,讷于言,却偏偏慎于思。每每读书也好,遇事也罢,都喜欢揉碎了嚼烂了,左右斟酌,反复思量。如此一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底堆积的沉思也就越来越多,压得他渐渐喘不上起来。
他不爱与人争高下,却偏偏不能放过自己。今日想不明白的事便明日想,明日再想不明白就日日想。仿佛事事皆要问个本然真相,求的就是个“内明”。到了最后,竟到了疲于应付自己的境地了。
如此一颗赤子之心被生生劈成了两瓣,一半放在天道的火上炙烤,一半放在人伦的汤里翻腾。第一次,让这个未及弱冠的少年明白了什么叫做“煎”和“熬”。
*
莫愁满怀心事地回到后宅,一句“倦了”打发了还想送进院内的裘致尧,便径直向卧房走去。
路过中庭花园,八卦形状的亭子里,一站一坐两人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远远的,听不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