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歆本身其实不想为此费神,但无奈桓温那厢早早就给各方发了请帖。
按礼制,桓歆应该在二十岁加冠,但他当年出任江州长史之时,为表郑重,桓温提前给他行了冠礼。这些年愈加得势之后,桓温便开始觉得当年的冠礼行得太草率仓促,亏欠了桓歆,因此一直打算在桓歆二十岁时给他办个隆重的寿辰。但去年此时,桓歆正忙于政务军务四处奔波无暇分|身,于是,便把时间推延到了今年。
想到江州刺史府至今没有个正经女主人,习氏原本是打算亲自到江州来为桓歆操持寿宴,在信中说了此事,却被桓歆一口拒绝。
这几年,母子关系比以前疏离了许多。相隔数千里,习氏对江州的事情一无所知,桓歆如今一点她的面子都不给,完全不准许她派去的丫鬟传消息回来,她再找借口安插人过去,也被桓歆毫不留情地揪出来。因此习氏竟是完全不知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
桓歆都在信中郑重说过习氏不必来江州,她又怎能自讨没趣招他厌烦。于是,此次只是提前了两个月派了几个她身边得力的嬷嬷过来帮手。
儿子过生,老子自然不好千里亲临。桓温为表重视,便派了桓济桓祎两兄弟代表自己来给桓歆贺寿。
各方的宾客在路途中,刺史府也在为桓歆的寿辰如火如荼地准备着.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回到老家,要过年了诸事烦乱,又经常停电,码字传文都很不方便,于是在正月初五之前都只能隔日更新了,从初六开始恢复日更。请菇凉们见谅哈。
第49章 情动
因为是桓歆的寿辰,而不是他夫人的,所以,这次来的几乎都是男宾,于是,忙碌的也只是外院。桓歆也不知是哪里找来的奴仆,个个都十分能干,即使没有主母,在大管事的指挥下,也一样把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
因此,在这阖府忙碌的时刻,桓姚和李氏这两个后院人士,依然是两个闲人。
桓姚这几年生活平顺,倒有些恢复到前世的性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地攻克作画和学医的难题。不管外头怎样,她总是能有条不紊地按着自己的计划做事的。
学医已经三年多了,每次荀詹都只是把医书撂下叫她自学,隔一两个月再来解答疑难。医学基础大多数都是背医书,这三年多,桓姚背的内容比前世加起来都还多,毕竟荀詹说了那样的话,她就相当于性命都握在自己手里了,哪能有不努力的。除了一直热爱的国画,她几乎是把其余任何东西都完全抛下了,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她都用来钻研医术。
如今,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