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乌青的发丝挽了个坠马髻,斜插了根玉兰花色的金簪,穿着雪青色牡丹暗纹的桑绸斜襟褂子,下穿蓝灰色白玉兰撒花裙子正坐在炕上和妙笔在对着账。
湘荷站在旁边手里拿了把牙白缎面绣竹叶的团扇,轻轻给吴氏打着扇,见钱妈妈进来,忙行了个礼。
钱妈妈上前给吴氏行了个礼,吴氏见钱妈妈两颊泛红,额头有些细微的汗珠,便道:“湘荷快给妈妈搬个杌子来,妙笔去把用井水湃好的绿豆粥给妈妈端一碗来。”
妙笔应者去了。钱妈妈道了谢,在杌子上坐了道:“太太,这些帐尽管给姑娘看就是,又自己看它做什么,这个时候伤了眼睛是极不好的。”
吴氏抚了抚腰道:“如今到底和以前在老屋的时候不一样,家里的规矩好些个都是新定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锦儿虽聪明,到底见得少了,我自己看看才放心。”
钱妈妈点点头道:“那也要仔细着自己的身体,我看这一个月太太的肚子越发的大了,倒像人家七、八个月的。”
妙笔端了个枣红的漆盘进来,盘子里放了碗绿豆粥,旁边的小白磁盘里又放了快拧好的帕子,钱妈妈接过帕子,见还是温热的,点点头满意的道:“妙笔倒是个细心的。”
吴氏道:紫竹沉稳,湘荷利索,妙笔细心,她们几个我用着都不错,钱妈妈喝了粥便道:“今儿个运气极好,不但稳婆找好了连乳娘的事落定了。”
吴氏听了一脸高兴的道:“妈妈说说怎回事。”钱妈妈道:“我今天原本是要去东街的毛稳婆那看看去了,路过一家牙行看见外面站了不少的人,我便过去问了问,谁知道他们都是三江口的,虽说今年没遭洪灾,但收成却不好,便只能出来找事做,其中有个是稳婆,在他们那里四里八乡也是有个好名声的,我便留了她,谁知她说,她有个侄女嫁到了渔村,才生了个男孩,现在也和邻里几家的媳妇子一起出来找事做了,我便看了一下,可不正巧,正是上次在我们药铺的那个渔村的,一说起来,她们都感念韩老爷和咱们老爷的好来,听说是咱们家要找乳娘都愿意来,我便挑了两个皮相好又干净利索,生了孩子都是有三、四个月的,由牙行做保先签了约,付了定金,让她们先回家奶着自己的孩子,不可断了奶,等我们这边派人接时便过来。”
吴氏听了满意的颔首道:“妈妈看人总不会错的,那些渔民都是良善之辈。”钱妈妈又道:“那个王稳婆我便带了回来,安置在下人房了,太太肚子一日日的大起来,有个经验老道的放在家里总是放心些,毛稳婆那里也下了定,说好了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