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坐在第一排的田甜,握着小拳头跟她做口型:“加油”。
她不禁莞尔,薄唇轻启,清凌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彻整个礼堂。
“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空听我的演讲,今天我想要讲主题是《易》。”
“大家都知道,花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家经典是“五经”,它们分别是《易》《书》《礼》《春秋》,道家经典是“三玄”,它们分别是《易》《老》《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历史上泾渭分明的儒、道两系,均以《易经》为自己哲学坟典,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后世学者争相以前人的经典作为门面,还是儒道本就同处一源?”
“也许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的时候匮乏,文献与传说的真假难辨,这个问题一直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掉了,于是谈儒者始于孔孟,说道者肇于老庄。而在此以前的花国哲学,只留下混沌不清的一个疑团。然而与其不断地受其困扰,不如在此做一番理论的探险。”
“从内容上看,作为花国最古老的一本书,它的直接目的显然是用于卜筮。《周礼·春官·大卜》有所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的三易之法。由于年代久远,夏之《连山》,商之《归藏》早已失传,唯独周之《周易》保存了下来……”
……
一场长达两个小时演讲谢幕,礼堂里掌声雷动。
主持人再次上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感谢顾女士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不仅有收获,还有疑惑,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提问环节。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抓紧时间提出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呦。”
这是一开始就商量好的环节,也是国内大学演讲的惯例,顾晗霜没有意外,耐心地解答了前三个同学的问题。
第四个举手的是一个男生,他接过工作人员递过去的话筒,一开口就满是锐意:“顾老师,您的演讲很精彩,但是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不仅仅是听了您的演讲产生的,而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一直困扰着我,不止您能否帮我找到答案?”
顾晗霜微笑颔首:“请讲。”
“大家都知道,时代在进步,文明也在进步,那么一些古老的,不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东西被淘汰,被抛之脑后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为什么大家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这些东西,要强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这些东西的人去学习它们呢?”
此话一出,满场哗然。已经有学生义愤填膺想要站起来反驳他。
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