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气了半晌,也觉得吴妈妈说得有理:“依你应该怎么办?”
吴妈妈道:“老太太说什么,咱就做什么。让他们一点理也挑不出来。只要您没有错,那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
大太太道:“那澜姐儿怎么办?”
吴妈妈叹了一口气,大太太就是心胸太小了。“左不过就是一个庶女,有婚事拿捏在您手里呢。对她好一点坏一点还不是看您的心情,既然老太太吩咐了,也就没必要拿捏得太厉害了。您说呢?何况我瞧着,七姑娘倒像是开了窍了,忽然能说会道了。虽然在老太太面前告了王妈妈一状,但却死命里为您开脱,也算个识时务的……”
大太太想起雨澜今天的表现,神色稍缓,却仍有些不高兴地说:“哼,真识时务,也不会在老太太面前告状了。”
吴妈妈道:“想是被拿捏得狠了,实在没了法子,不得不奋起一搏了。吃了那么些苦头,搁谁谁也会找机会告状的。王妈妈做得确实有些过分了。再这样下去,全府的人看着,您的脸上也过不去不是?”
大太太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既然如此以后就按老太太说的办吧,先把短了她的银钱、衣裳给补齐了。只要她以后不来烦我,我也懒得理会她。”
吴妈妈恭维道:“太太真是菩萨心肠,王妈妈那头该怎么办?”
大太太道:“交给李妈妈吧,好好训戒一番,让她收敛着点,还发回绿静斋当差去,那边有什么动静叫她及时禀报过来。”李妈妈是大太太身边的另一个得力助手,和吴妈妈半路出家跟着大太太不同,她和大太太从小一起长大,情分不同。由于吴妈妈足智多谋办事妥帖,又是太后赏的人,顺理成章便取代了李妈妈的地位,因此李妈妈一直对吴妈妈恨之入骨。
王妈妈和李妈妈可是沾亲带故的……吴妈妈听说把人交给她,动了动嘴,最终没有说出什么来。
又商量几句,吴妈妈才出了上房下去传话去了。
☆、12 知性斋姐妹起纷争
杨家乃荆襄望族,诗礼传家,尤其是近两代中就出了一个榜眼,两个二甲进士,杨家女儿当中就算出不来个“李清照”,也断不能做大字不识的“文盲”。因此立府不久,杨家就重金聘来女先生,教导女儿读书。
杨府“闺学”所在的一进小院叫做知性斋,位于杨府二门以内,大花园子的前边,杨家女儿在这里上学,哥儿们则在外院的明德轩上学。
至于针线女红,杨府中心灵手巧的绣娘不在少数,每位小姐身边都有针线出众的嬷嬷,对小姐们手把手的进行教导,倒也不用再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