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报什么希望,所以也就没有失望。
至于于华,那是走后门了。甭管他武艺学识究竟怎么样,他还未行成人礼,错过了院试却得了武秀才之名,这就是圣上给开的后门,当然,于华武举人的身份是实刀实枪干出来的,这个谁都不能否认。
老爵爷和老太太都知道,一旦参加会试,于华就算进不得一甲,二甲也绝对在榜,不然的话,怎么入殿试,在圣上面前亮相,怎么找由头给于华指婚?
不过,他们谁也没想到,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
刚转过年,会试还不曾开考,边关告急,谢昆和于华身为谢将军的亲兵,请旨离京去边关了。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状态不好,第三卷收尾总是收不利索,亲们见谅~~
☆、第116章 :
圣上看着手里谢昆和于华的两本折子以及太子请求废储的请罪书,在准与不准间游移不定,他神色纠结,细细打量之下竟是带了几分预料之外的懊恼。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这边关告急的局势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造成的。经查,边关战事起于年前,太子早就得到了消息,可他却隐瞒不报,擅自压了下来,这般目无君主,难免就犯了圣上的忌讳。
谢爵爷二十岁就去边关,至今也已经二十年,他这一辈子,倒有一半的时间在吃边关的沙子,连谢昆这个初出茅庐的都能看出边关潜在的危机,他这个战场上的老油条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年前入冬后,边关出现大批异族流民,这流民虽然不是脸色红润,膀大腰圆,但也不是灾年面黄肌瘦的样子。谢天亮察觉有异,紧急送了折子呈情:恐怕战事将起。
可这折子入京后,因信封上没有加急字样,监国太子觉得边关一直很安稳,加上对军事一知半解,便擅自开了折子。他见谢爵爷的折子里既没有要求增兵,也不曾要求粮草,只是告知京城,边关战事将起,便潸然一笑,认为不过是谢爵爷的猜测,不值得恐慌,便私下里批复了折子,表示朝廷已经知道了,而后勉励了几句。
谢爵爷收到批复也不曾多想,他禀的隐晦,朝廷回的干脆,便以为京城已经着手准备了。既然是有了后盾,他也就无顾忌地开战了。
不得不说,太子初初监国,对护持王朝的四个爵府知之甚浅,一点默契也没有。
谢爵爷性子沉稳,因手里握有兵权,从不敢夸大事实,唯恐圣上认为事平后他夸大军功,收买人心。所以只会将大事说的委婉一些,他说‘恐战事将起’,那就绝对是要起了,只差战鼓鸣了。
圣上一向不喜太子,所以在许太子监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