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房主和尸体联系到一块儿的?”
“我也是猜的,起初接受问话时,他情绪表现得太过平淡,要是我的房子变成凶宅,我肯定着急上火啊!”
第七章 社交追踪
刑警队会议室,早间例会。
苦熬了大半宿的艾小美,顶着一双熊猫眼,端坐在会议桌的一角,脸上现出少有的正经表情。
艾小美与云海网警联手,在两名受害者发布色情服务信息的网络页面上,搜索本地的浏览者,结果还真发现了可疑的ip。说它可疑,倒并不因为ip地址显示在本市,而是因为显示在国外,而且中转过多个国家的机站,正常浏览是无须这样掩饰行踪的。还有,可疑ip浏览网页,都发生在受害者失踪之前。令人沮丧的是,浏览者应在it技术方面十分擅长,网警和艾小美费尽周折也未追踪到真实的源头,只是一个追踪到韩国,一个追踪到印度,便无法再继续下去,不过由此基本可以倾向于,凶手是通过网络来选择下手对象的。
然而,确认凶手选择猎物的方式,并非艾小美成为本次早会主角的原因。得到这样的瞩目,是因为她通过追踪facebook(脸书),不仅将犯罪嫌疑人约翰·马尼奥塔更深入的个人信息直观地展示出来,还挖掘出警方先前未掌握到的关于嫌犯人际关系和逃窜方向的证据链。
facebook是国外最著名的社交网站,拥有超高的人气和亿万注册用户。艾小美在获知嫌犯有自拍的喜好,又特别善于表现,还声称有无数粉丝和拥趸等信息后,便推测他可能在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留有注册信息。她登录到b国的facebook分站,试着将姓名、年龄等条件输入到网站搜索,由于网站要求用户必须实名注册,结果很顺利便找到了属于约翰·马尼奥塔的注册页面。
艾小美熟练操作着笔记本电脑,看着会议室墙上的大屏幕连续闪过的照片,介绍道:
“正如韩老师分析的那样,这是一个为了寻求关注和存在感而愿意穷尽一切手段的人,甚至极端到不惜以他波折多舛的个人隐私,来博取网友注意的地步。我仔细梳理了他在facebook页面上发表过的言论,也逐一看过他在留言板上留下的信息以及与网友的交流情况等,大致推测出他的个人成长经历。
“约翰·马尼奥塔,生于一个多兄弟姐妹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矛盾重重,又因他自幼性格内向,家人对他便格外忽视,因此他在十多岁时便疏远家庭,独自于社会上闯荡。为了生存,他做过酒吧服务员、调酒师、模特,还做过色情电影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