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的美意,不过草民如今志不在此。阳焱神色自若,仿佛他所拒绝的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国之君。
皇帝并没有因此发怒,只面色淡然地问起了他今后的打算:阿焱莫不是准备日后都以写话本为生?
阳焱有些腼腆地笑了笑道:陛下,实不相瞒,近年来草民除了写话本外,还有在教导几位兄长和幼弟读书,发现自己在这方面颇有些天赋。
草民心里有个想法,想建一所书院,为我朝培养人才,也算是尽些绵薄之力,希望能为陛下分忧。
你的志气倒是不小,皇帝略有些吃惊,你可知道建书院并非你想像得那样简单?
苏家的事早有人调查清楚呈上案头,他自然知道苏家几兄弟被他教导得不错,不过那是在苏家人信服他,并且眼界有限的前提之下。
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哪怕他是闲云居士有着不小的名气,但那只是因为他的话本子写得精彩,要想以此吸引学子前来求学却没太大的可能。
而且一家书院总不可能只有一个老师吧?那些名师大儒能愿意到他手底下任职?皇帝摇头感叹,少年人想得未免也太天真了。
草民明白当中的困难,不过草民只是立志如此,并非想立即就将书院建成了。阳焱说着从椅侧掏出几本书,恭敬地垂首举在头顶,草民这里编撰了一套启蒙教材,还想请陛下帮着掌掌眼。
虽然觉得他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不过看在正是他那些不成熟的想法,提出了些利国利民的建议,而且见他确有些才华,皇帝对他还是多了些耐心,挥手示意太监过去将书呈了上来。
将书本拿到手中,见到封面上的几个大字,他便先在心里赞了一声好字,忆起当年他还是晋寿侯府世子之时,自己听闻他少年中举高居榜首,还曾夸过他一句的。
假若他未曾跌落山崖双腿俱废,哪怕是回到农家想来也会继续走科举之路,以晋寿侯之性情该会从旁扶持,未来朝中也能多一良臣,但他经历磨难之后竟然改了志向。
皇帝心里有些可惜,翻开书时不免有了些期待,结果一看就先惊咦了一声:你这墨点横线是用来断句的?
回陛下,草民将之称为符号。阳焱面色平静地答道,如今夫子教导学生之时全凭自己的理解断句。
可各人的水平不同,难免会有人断句错误,夫子自身都断错了句,学生自然也跟着学错了,如果能统一断句的话,就不会出现此等情况。
想法不错。皇帝淡淡地说了一句,剩下的不过你又如何能保证自己没有断错句?没有说出口,继续往下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