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便开始吃药,不知道灌了多少苦汁子,原有大夫说了她是天生不足,但非绝症,好生调理,也有痊愈之机,没料到三岁那年来了个癞头和尚,非要化她去出家,又说不能见外姓亲友,不能听见哭声,方可痊愈,偏生自己因舍不得女儿,素日又最厌恶这些和尚道士,自是不肯,也未从之,难道女儿的苦难都源自她见了外姓亲友,又经常悲泣?若是黛玉和妙玉一般出家,是不是说妙玉就是另一个黛玉?
苏家送妙玉出家,妙玉自此身体便好了,可是远离父母,独守青灯古佛,明明是千金小姐的做派,偏要守着清规戒律,又要熄了凡心,又何尝不是悲惨之极?
林如海上辈子不信和尚道士的话,哪怕转世重生,依然不信。
宝玉生来有玉,那玉来历有些奇异,和尚道士说金玉是良缘,薛家听从和尚的话打了金锁,鉴了和尚给的吉利话,和通灵宝玉是一对,薛姨妈与王夫人极力为金玉良缘奔波,最终二宝成亲,但宝玉抛妻弃婢,远走他乡做了和尚,这对金玉又何尝是良缘?
因此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尚道士的话压根信不得。
故林如海道:“且先打听着,若有好的,便举荐给苏家,咱们家的哥儿年纪也小,离京时病了一场,也得大夫常来诊脉。”
贾敏点了点头,只好如此了。
过了几日,林如海与上一任同知交接毕,便去上班了。他经甄应嘉引见众人,上下自然无人与他为难,上面的知府又是自己的好友苏黎,应天府的事务很快便上手了。
京城来使原与林如海极熟,也知道这位得了宣康帝的旨意方来此处为官,较之其他人只得吏部颁发的文书更为体面,如今他既做了官,深知苏黎平时行事,遂来询问,林如海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预期之中不偏不倚。
林如海笑道:“两位大人不妨打听打听苏家在姑苏的来历名声,他们家百万之富足矣,何必惦记着这所谓贪污的几万两银子?他们家便是几件古玩,也不止这个数目。”想了想,又道:“苏知府为人再没有比我更明白的了,似他这般清高,若说他得罪人容易,贪污却不会,两位最是精明果断,查访多时,难道还没有眉目?”
林如海虽然想更进一步,但是却不愿意为此附和他人对苏黎的诬告。
其实来人已对苏黎之事了解得七七八八了,他们来得十分突然,料想苏黎猝不及防之下没什么防备,账本虽有一些烂帐,却都是前任所留,非苏黎之过,至苏黎为官三年以来,已经填补了好些,填补亏空之时却未盘剥百姓,除了朝堂上所收之赋税外,未加一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