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乃吟曰:‘涧水潺潺声不绝,溪垅茫茫野花发。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唯对空山月……’”
主人公空山遇鬼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情营造下的空幽氛围;或者说,所呈现出的一种纯粹的诗意的世界。
这是唐人的情怀。
出现在志怪中的这些诗,跟著名诗人写的作品相比,其实并不差,正如明代杨升庵曾言:“诗盛于唐,其作者往往托于传奇小说、神仙幽怪以传于后,而其诗大有妙绝今古一字千金者。”
不速之客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扬州,夏夜。城市的灯火依次而灭。西郊有一处别墅,住着士人周济川和他的几个弟弟。
哥儿几个都很好学,每每坐在一起读书,这天晚上讲学完毕,已是夜半三更,大家上床睡觉。就在周济川快入梦时,忽听到窗外“咯咯”有声。在他确定不是做梦后,便起身向外窥视,于是看到了一生中最恐怖的场景:
庭院中,月色下,有个小小的骷髅,看身长不过三四岁的模样,脑袋自然也是个骷髅。他正围着庭院转圈,一会儿双手交叉,一会摆动手臂,骨节间相互摩擦,声音令人毛骨悚然。
周济川慌忙喊起几个弟弟。
他们起来后,看到窗外的景象,互相对视,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诸兄弟中,胆子最大的要数一个叫周巨川的。周巨川鼓足勇气,冲窗外大声呵斥。刚呵斥完第一声,白骨小孩就跳上台阶;呵斥完第二声,小孩已钻进屋子;呵斥完第三声,小孩跳上床了,开口道:“阿母,喂孩儿乳汁。”
周巨川挥掌击去,小孩遂倒,但眨眼的工夫,又出现在床上。此时,周家仆人听到动静,手持刀棒赶来。
小孩继续说:“阿母,喂孩儿乳汁。”
周家仆人在周巨川带领下,一拥而上,用刀棒砍击,小孩的骨架一点点断折,可很快又聚合在一起,再次喃喃说:“阿母,喂孩儿乳汁。”
周济川叫仆人用布囊将小孩装起来,竟然得手。
他随后叫仆人把小孩扔到四五里外的枯井。一路上,布囊里的小孩依旧喊着:“阿母,喂孩儿乳汁……”
仆人把小孩扔入枯井。那井似乎太深了,布囊扔进去后,很长时间都寂静无声。仆人大恐,急忙跑回来。
正如我们推测的那样,第二天夜里,小孩又出现在庭院里,这一次他手里拿着昨天包裹他的布囊。紧接着,他再一次跳进屋中。
周家兄弟这觉算是没法睡了。
周家诸人又用昨晚的办法,用布囊将小孩装起来,这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