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用钱速度,宋添财果断的决定,还是做他的老本行,老老实实的去行商吧。不然,如他这般上有老,下有小要养家糊口的汉子,又读书不行,种田无力,就等着饿不死吃不饱吧。
因为有了这一百两的额外收入,宋添财的荷包一下子就鼓了很多。他开茶摊子这两个月净赚了八十两银子,给了陈桂枝三十两,剩下的五十两他都攒着。宋添财其实还有些担心的,种田是靠天吃饭,一个天灾人祸就能让农户们家破人亡。
宋添财可从不是被动的人,所以,他想多多攒钱,最好能去泉州买地买房,做个后路。他打听过了,宋家村这边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风调雨顺的,可也有闹灾的时候。但泉州不一样,那儿四通发达,又有港口,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就是闹灾了,那儿也不会太受影响。种田哪儿都能买地种,但也只有有土地在手,有粮食在手,才能让宋添财在古代真正的安心。
宋添财这人最喜欢就是狡兔三窝,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对现在的生活还比较满意,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宋小宝瞧着就是个聪明的,可走科举却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宋添财像所有父母一样,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一切。
泉州那儿书院颇为有名,从五岁的启蒙班到十二三岁的少年班,读的好的直接就可以去明正书院读书。那是官学,若是能让宋小宝进去读书,起点就会高上许多。即使以后不走科举,也能凭着那些同窗很好的混商界。宋添财虽然觉得种田的日子很安定,可却如宋大山一样,不希望宋小宝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却只能图个温饱。
所以,宋添财打算在宋小宝八岁之前最好能挣上五千两银子,能在泉州城郊买下田地房屋,置份家业过去,若是再能在泉州买上两个铺子,光收铺子租金就能负担宋家日常的开销还能略有盈余。且陈桂枝和宋大山的老家也在泉州那儿,宋家村的风俗习惯都和泉州的相似,要说动他们搬过去也不是什么难事。
到时候在泉州住到泉州城郊去,雇些人种种地,宋大山和陈桂枝去养养老,以后就是身子有什么不舒服了,也能就近医治,省事不少。
当然,那也只是以防万一。若是宋家村一直风调雨顺,宋家在这儿生活的不错,到时候他可以先把宋小宝送到永乐镇去读书,等宋小宝再大些,再送他去泉州,跟着陪读几年也无事。
方方面面宋添财都在心里过了一遍,但现在他面临最大的问题却是没钱。虽然茶摊子生意尚可,一年几百两银子已经是顶天了。所以,宋添财还要再想生财之道,多挣些银子,才能安下宋添财那颗暴发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